第422章 再行(第3/4頁)

“竇相公出什麽事了嗎?”

祝纓道:“他沒出事,我看朝廷要有事。”

陳枚嚇了一跳,不敢再打趣,緊跟著祝纓去取書。

……

次日一早,祝纓在宮門外先看到鄭熹——老郡主又病了,他昨天回家侍疾,所以也沒有親自去探病,此時正在同竇鑫講話。

祝纓找到了陳萌,截住他說話:“找個辟靜地方吧。”

“那邊有禁軍值房。”

“走。”

兩人進了房內,隨從守在門外,祝纓才說:“我覺得,竇相公想跑。”

“啊?跑?跑什麽?”

祝纓道:“我見過的丞相也不少了,從伯父,到劉相公、施相公等等,凡要自己想休致的,神色都差不多。”

“他要休致?政事堂還一堆的事兒呢!他一走,鄭七與冼敬打起來,就剩我勸架了呀?我……”陳萌開始醞釀臟話。

“人生病的時候就會多想,悲春傷秋,哀哀切切。也許等他病愈了就能想通了繼續留下來也說不定,你瞧,他兒孫還沒安排好呢。就算要走,也得過幾個月,你有的是時間安排。”

陳萌穩了穩神,道:“我這就找他去!怎麽能這個時候跑呢?”

祝纓道:“好好同他講,多留一陣也是好的。他經驗足。”

“好。”

兩人分開,陳萌去找竇朋,陳萌慰問病情,竇朋卻只是說自己年邁,讓陳萌等人多擔待,以後就看他們的了。陳萌心裏已有了成見,怎麽看怎麽覺得他要跑路,單刀直入:“您這話裏似有退意。”

竇朋笑笑:“歲月不饒人,老啦!該給年輕人機會。”

“你走了,還能有誰?”

竇朋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陳萌道:“都什麽時候了?你這是病得心裏不痛快了,好生養病,不要胡思亂想。”

竇朋也不與他爭辯,兩眼一閉,往後一躺,閉目養神。

陳萌道:“我會算卦,你且走不了呢,好好養病,等你回來了,就不這麽想啦。再說了,你走了,這朝廷怎麽辦?我一個人,拉不住鄭七與冼敬兩頭牛抵角。竇公,為國!”

竇朋嘆了口氣,不言不動,陳萌對他拱拱手,叮囑竇鑫好好照顧竇朋,給竇朋掖了掖被角才離去。

祝纓看得挺準,竇朋確實要跑路了,陳萌很是犯愁。他算的卦,說的其實是“你兒孫沒安排好之前,走不了”,可一個丞相要安排兒孫,還是不太難的。竇朋養好病,一安排,那就要走了呀!

祝纓今年四十二,當丞相還差一些。真要到動手推人上位的時候,陳萌才發現祝纓的缺陷——她控制一地、一部,掌控力是足夠的,說黨羽也好、說門生也罷,人手足夠使。做為丞相、管理一國,她所掌握的力量仍然顯弱,喬木長成需要時間,她還差點火候。

現在強推她上去,會不會是揠苗助長?

陳萌猶豫不決。

…………

次日,陳萌愁苦著去上朝,與鄭熹打了個照面。

鄭熹頭天晚上值宿,見了他的表情,問道:“你已經聽說了?”

陳萌以為他說的是竇朋休致的事,他還懷疑鄭熹是怎麽知道的呢!難道是祝纓私下告訴他的?還是?他回了一個含糊的:“什麽?”

鄭熹與他頭碰頭:“西番,大舉進犯!昨夜急報!”

“啊?怎麽會?北地胡兵叩關的時候他們趁火打劫沒討到好,一觸即退,很識時務,如何現在又犯了失心瘋了?朝廷雖然多事,他們怎麽覺得能夠占得到便宜的?消息確切麽?”

鄭熹點了點頭:“兩處消息,都是說的召集大軍。”

他有兩個消息源,一個是小冷將軍,另一個就是他的表弟,兩處驗證,應該不會差太多。

陳萌道:“這下好了,竇相公走不了了。”

“嗯?”

“他有退意了。”

“嘖!”

朝上,這個消息並沒有被擴散出去。退朝後,皇帝召了丞相與幾位將軍議事,祝纓因為有經驗,也被召了過去。

到了這個時候,陳萌才知道了全部情況——

鄭熹說:“番主暴斃,昆達赤與其兄爭位勝出,為了壓服眾將大臣各部酋長,親率大軍犯邊。號稱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不過據冷、姚二人所述,實際不過七、八萬。”

冷是小冷將軍,姚,就是鄭熹的表弟姚辰英。昆達赤手上的兵馬一共七、八萬人,還未必全都聽他的,可冷、姚手中的兵馬更少!因此小冷將軍是吃了點虧的,見勢不妙,火速報急!

皇帝怒道:“亂臣賊子!本性若此,怪不得會擅動兵戈!”他平復了一下才問:“諸卿有何話說?”

老將已經沒了,幾個將軍各抒已見,都想請命:“七、八萬,分三路,應該也是各個擊破。”

“命姚辰英堅守,拖住一部,聚力圍殲項他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