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荒謬(第3/3頁)

祝纓點點頭,又問:“經咱們舉薦的南方士子,你知道多少?”

趙蘇忙說:“凡在義父家裏見過的,都能認得。他們外任上,遇到與戶部公文往來的,看到名字相熟,又或者所任地方有印象的,都會留意。”

祝纓道:“不是問這個,我是問他們的官聲、有無違法之事。”

趙蘇道:“知道一點兒,但不多。”

祝纓道:“以後這件事情,你要留意。咱們可不能像冼相公那樣,下面的人幹什麽他不知道,還在維護著。等到揭出來,已是騎虎難下,糊又糊不好,改又改不掉。到時候自己的正事還要被耽誤。”

趙蘇嚴肅地道:“是!是我疏忽了。他確是前車之鑒!不過,義父,水至清則無魚,南士只是籍貫相近,也不全是君子。薦他們的時候,是因為還算聽話能幹。世上還是普通人居多,這個要求……”

祝纓道:“你斟酌,我就一句話:不能明著犯法。”

“是。”

“去吧。”

打發走了趙蘇,祝纓開始寫信。她勉強算是把梧州、南士的情況又捋了一遍,可以一總寫信了。於父母、鹽場、別業之外,又特別叮囑祝青君練兵的事情。

寫完發出,只等回信。

三千裏地,又是自己派人而不是驛站快馬,往來須得幾個月的等待。

好在朝上漸漸平靜下來了,先是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祝纓的哄騙起了作用,皇帝看起來安靜了許多。政事堂回報、朝廷奏事他都耐心地聽著,也不急著發表意見了。衛王、齊王等都被“優容”,但是一點實事也不讓他們管。問就是尊老愛幼。

冼敬奏上的召回一些經過地方歷練的官員任職中樞,皇帝同意了,但是沒問冼敬哪些“經過地方歷練的官員”值得召回。冼敬這一本,像是被準許了,又好像是被忽略了。

皇帝也對官員做了一些調,譬如,他調李彥慶做了禮部的侍郎,李彥慶,正經主動請命在地方磨了十年的人。

禮部尚書現在是姚臻,從吏部調到禮部像是降了,但皇帝又給他的子孫賜官,姚臻也算比較滿意。

真正召回的名單是陳萌給皇帝擬定的,陳萌的手裏也有一份陳巒留給他的名單,也是當年陳巒比較看好的、派往地方的歷練的官員。時至今日,能留下來的都不是一般人,只不過這一批裏有一個祝纓太顯眼,才顯得他們不那麽耀眼。

實際上,與祝纓同批的有百多人,淘汰到現在也有幾十個,這些人加起來才是朝廷的中堅。

陳萌也不客氣與施鯤、祝纓分別見面,整理了三十個人的名單,列給了皇帝。陳萌準備得極充分,將各人的履歷、政績都簡要羅列,一人一張紙,留給皇帝慢慢看。

皇帝也不著急,鄭、冼兩黨正在廝殺。他們互相攻訐正好,只要證據確鑿,皇帝就把人拿下,以名單上的人代替。

換了三個人之後,冼、鄭二人都醒過味兒來,暫時暫停了這種毫無意義的舉動——皇帝居然變聰明了。

互相停戰之後,蘇喆任禮部郎中的事就很顯眼了。所謂顯眼,是因為一個女人,她堂而皇之地上朝了!哪天的朝她都能上,跟林風兩個像哼哈二將,每天騎著馬,一左一右跟在祝纓身後。

這就有點囂張了。

霍昱因而參了一本,請朝廷討論一下,這事兒不像話!

霍昱上第一本的時候,落到冼敬的手裏,冼敬把這一本給扣下了。霍昱久等不到回復他,便不再經政事堂,而是在朝上直接向皇帝接出了:“臣有本要奏!”

皇帝因問何事,霍昱當朝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蘇氏,受國之恩,授以官爵,為國守邊,母女相承,遵其舊俗則可。立於朝上,任職禮部,則不可。臣不知丞相為何有此議,實在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