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身後(第3/4頁)

祝纓對王叔亮道:“還請節哀,相公走了,家裏的事兒現在都落到了您的身上。”

王叔亮道:“我如今不管別的,只要家父入土為安。”

祝纓又遞給他一疊紙:“這裏還有十簍茶餅,二十匹白布,豬若幹、羊若幹,餐具瓷器、茶具杯之類,都在這裏了,您看著府上先應急用。”

“這……”

祝纓道:“我在鴻臚寺呆過,朝廷為官員治葬,物品未必齊全了。便是有,數目上也未必夠用的。撥了錢帛,現買,也得找著貨不是?派人拿著這些,到鋪子裏直接拿貨就能用。都是我在京城這些年用過的,好用。”

辦過葬事的都知道,這個時候普通消耗品的用量會是平時的幾倍、幾十倍,即使以相府之尊,也不能每樣東西都囤夠了。王雲鶴不是貪官,有錢還要周濟一下親族,身後事必然會有不足之處。

祝纓是不指望別人能把王雲鶴的後事辦好了,他們不在葬禮上打起來就不錯了。她在鴻臚寺呆過,也幫過溫嶽辦葬辦,經驗很足。所有需要的,都給準備好了。王家人拿著提貨單子,對著上面的地址去取貨就成。拿來就能用。

果然,余清泉低聲道:“便要用,難道朝廷會……”

祝纓一擡手,制止了他:“湊手嗎?一時不及,就挺在那兒等著?眼下第一要務,是把相公的後事辦好。這兒,現在還是相公的家,是他的地方,不是給別人唱戲用的。但凡還有點良心,就別指桑罵槐,借機生事。”

她沒有刻意壓低聲音,惹得不少人看了過來。祝纓禮貌地對大家點頭。

王叔亮又手接過了這一疊單子,向祝纓道了一聲謝。祝纓道:“這個時候我就不耽誤您。”

她看到了,鄭熹等人又過來了。

鄭熹的相貌一向出眾,一身素服,更好看了。鄭熹身後是鄭奕等人,他們的表情也都帶著傷感,並不顯出興災樂禍。鄭熹神色肅穆,上了香,竟流下了淚來:“王公,太匆匆!”

他的聲音裏飽含著感情,竟是一股哀戚,聽得人鼻頭一酸,眼淚也跟著落了下來。

祝纓捏了捏自己的鼻尖,看他與王叔亮致意、感謝之類。鄭熹致奠完並沒有走,祝纓走了過去。鄭熹道:“你也來了。”

祝纓道:“在陛下面前聽到了噩耗。”

鄭熹看了她一眼,祝纓點點頭。

王府的人請他們到一旁的廳裏坐著奉茶。鄭熹道:“聽到這噩耗,我一時也不敢相信。”

祝纓道:“措手不及。”

鄭奕道:“說句不中聽的……”

鄭熹道:“不中聽就別在這兒說啦,安靜幾天吧。”

鄭奕把話又吞了回去。

過一時,施鯤、竇朋、冷侯、駱晟、冷雲、陳萌、魯太常等人都來了,比大朝會還熱鬧。

冷雲躥過來找鄭熹和祝纓,探頭看了一眼,問道:“哎,劉相公呢?”

王叔亮陪著竇朋進來,說:“劉叔父在為家父寫祭文。”

冷雲道:“差點忘了,他寫是最合適的。”

除了這幾句話,在坐的竟沒有人再聊天了,他們都靜坐在這處屋子裏,各自想著心事。

難得的平靜時光。

……——

皇帝說“依例”,大臣們也就很配合,接下來三天,沒人上朝。

死了個丞相,皇帝得輟朝表示一下哀思。

皇帝起了個大早,要往前殿去的時候,杜世恩小心地提醒了一句:“今日輟朝。”

皇帝站在當地,正展開雙臂等著穿衣服,聞言,架著胳膊又站了一陣,道:“知道了。”

朝不用上,竇朋又準時送來了一疊分好類的奏本。第一件便是請給王雲鶴死後哀榮。

袝葬先帝陵,竇朋認為王雲鶴是配的。此外,再有死後追贈、加官,等等。之前陳巒有的,竇朋認為王雲鶴也應該有。

這樣走過場的奏本,按照常理,是當時就能得到一個批準的。哪知皇帝聽了,只點了點頭:“知道了。”

愈發古怪了。

三日過後,更大的麻煩來了!

到了王雲鶴這個地位,死後會有個謚號,冼敬認為禮部給擬的不好,應該用“文正”,禮部咬定了用“文肅”更合適。禮部就是幹這個的,道理一套一套的,而冼敬等人滿腹經綸,吵架就沒輸過。

吵了一天,沒吵出個結果來。

皇帝不耐煩地對禮部道:“你們早些定來,也好準備齊王出巡的儀仗。”

祝纓擡頭看了他一眼,只覺得這位皇帝如果在自己回京的時候就死了也挺好的。

落衙之後,祝纓換了衣服,直奔王雲鶴府上。

王府的葬禮進入了後半程,家裏的賓客越來越少了,冼敬等人都在王府陪著王叔亮,見她又過來了,他們也有一點驚訝。

祝纓對王叔亮道:“借一步說話。”

王叔亮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