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補盆(第3/4頁)

那位胖中年人的兒子,祝纓本想給他留在原地的,中年人必不肯,把兒子給祝纓“牽馬”。祝纓也不能讓這個名為丘一鳴的年輕人真的給自己牽馬,就帶在了衛隊裏。

此時鄭侯也到了前線,開始接手防務,整頓了官軍,又將糧草、輜重等逐次分派,漸漸穩住了戰線。

祝纓終於松了一口氣,她派人去向鄭侯致意,自己則重回陽刺史轄區,得開始整頓北地了!

…………

王刺史陪著祝纓跑了半個來月,雖也佩服祝纓的精細,但心中仍是懷疑:這不是像是個天使,倒像是個縣令!

你來幹嘛來了?這是你應該幹的嗎?你不是應該總攬全局嗎?

他再看祝纓的隨從們,沒有一個人有懷疑的神色,仿佛這樣是十分平常的。

四十個本地子弟就更妙了,他們也沒見過“胸有天下”的大格局,只覺得祝纓條理分明,眼中的敬佩是越來越濃了。

縣令?能做個好縣令就不錯了。

他們都還年輕,再有城府的年輕人眼中也有許多的好奇,一路跟隨祝纓“南下”往陽刺史的轄區奔去。

祝纓待他們也如待蘇喆等人一般,叫的出所有人的名字,知道所有人的來歷,凡有問題也都會解答。在給蘇喆等人講解的時候也不避著他們。怎麽行文,朝廷各級之間的關系之類常識,祝纓都是隨口說來。

北地子弟都覺得她平易近人。

她回程走得比較趕,王刺史將祝纓一行送到州界,問道:“大人,錢糧……”

祝纓道:“等我的公文。”

“呃……是……”

辭別王刺史,丘一鳴大著膽子也請教了一回:“大人,我們北地受了災荒,又遭了兵劫,朝廷不給賑濟麽?這要如何安排呢?”

祝纓道:“你拿一個盆盛水,盆底破了個洞,你是先補盆,還是先裝水?”

“補盆。”

“所以啊,咱們先補盆去。”

祝纓帶著他們再次出現在陽刺史面前的時候,天氣已經變冷了,整個隊伍都穿上了厚衣。項安更是與蘇喆等人開始準備冬衣了——北方的天冷得特別的快。

陽刺史見祝纓回來,又是高興又是郁悶。高興的是,行轅在他這兒,他近水樓台。郁悶的是,頭上頂著一尊大佛,不自在。

祝纓卻只是笑笑,向他道一聲:“叨擾了。不會打擾很久的。”

陽刺史忙說:“不敢。”

他已經準備好了行轅,北地雖然哭窮,行轅布置得著實不差。

祝纓道:“不必這麽麻煩,我帶來的人多,仆人就不用準備了,告訴他們哪裏買菜就行了。咱們還是辦正事吧。”

陽刺史忙說:“好!”

祝纓道:“明天,咱們走一趟?”

陽刺史吃驚地問:“又要走?”

祝纓笑道:“對啊!使君,換一匹好馬,咱們到下面轉一轉。我來,雖說是安撫地方、監督官員,我要回陛下一個‘無事發生’恐怕你也是不信的吧?但我不想大動幹戈。就算動了,也不要敲鑼打鼓的好。你到任也沒多久,許多事兒也算不到你的頭上。如何?”

陽刺史頰上肌肉一跳:“我當為您分憂。”

“我沒有憂愁,”祝纓笑著說,“明天就動身吧。”

…………

第二天,祝纓輕車簡從,帶著陳放、丘一鳴等人一路往西北,途中又捎上了本地縣丞,花了兩天功夫,到了鄭翁的地方。

鄭翁的田莊一派寧靜,莊上的佃戶看到這大隊的人馬臉也嚇青,飛奔跑去主人家示警:“不好了!又有官差來了!”

鄭翁父子等戰戰兢兢迎出來的時候,祝纓正在一戶佃戶的門外,笑眯眯地問:“給在您家討口水喝麽?”

現在這個鄭翁,就是之前告狀的那位孝子。他爹死了,他四十來歲就升格叫“翁”了。

鄭翁顫顫巍巍地上前,他也不認識陽刺史,但是認識祝纓的那個學生,先來拜見這個縣丞大人。

學生姓顧,是顧同的本家,低聲道:“莫怕!這是祝大人,頂好的人!”

鄭翁來拜,祝纓將他扶起:“受苦了。”

鄭翁淚流滿面:“大人!大人!大人!”

祝纓趁機要求在這戶佃戶人家裏吃個晚飯,鄭翁道:“還請到寒舍,雖是粗茶淡飯,地方到底寬敞些。”

他用祈求的眼光看向顧縣丞,顧縣丞當沒看見,反而眼巴巴地等著與祝纓指示。

祝纓道:“讓他們去你那兒,我就在這兒吃。”

她不走,誰也不敢走,陳放眼睜睜地看著他祝叔父直奔人家的灶間,揭開了禍蓋。

一鍋糊糊粥,摻了點幹菜之類。胡人一鬧,北地都搶收糧食,如今秋收完了,開始吃稀的了。

這家老翁又要殺雞,祝纓道:“不用。”

卷起袖子盛了一碗雜糧糊糊,沒一點兒鹽味,口感極粗礪。祝纓嘗出來了一點點麥粒、一些碎豆子,還有一些不知道什麽玩兒藝的東西。也沒有什麽下飯的菜,鹹菜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