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補盆(第4/4頁)

吃完了,項安就提著錢袋來與他算飯錢,老翁不敢要,對著鄭翁道:“東、東家……”

祝纓道:“不用問他,不要錢,就給你折成米麥。”

當晚,她住在鄭翁家裏,什麽話也沒說,好像不是來做安撫使而是來做個縣令微服私訪的。

顧縣丞覺得這一幕非常的熟悉,遠離故鄉的情緒瞬間就被安撫了,他睡得很香。

次日,祝纓薅著他,東遊西逛,直逛到一處村子,問他:“就是這裏了?”

“對的。”顧縣丞說。

祝纓道:“那今天,咱們就在這裏吃。”

顧縣丞低聲道:“這兒是最窮的。”

“看出來了。”

這處村子的房子比鄭翁的佃戶還要差些,村口一戶人家也在吃飯,祝纓下了馬,慢慢地走過去,與他們商量吃個飯。

家中的老婆婆跪著說:“官人莫要尋我們開心,我們家裏哪有能供官人吃的東西哩?”

祝纓摸出一把錢來放到桌上,扶起她:“真的,就想吃這個。”

老婆婆低下頭,看著盤子裏灰撲撲的幾個餅子,道:“哎,我這就去殺雞。”

“不用。”祝纓說。

她蹲在了老婆婆的桌邊,拿起了一個餅子。

巴掌大,入手就感覺到了粗糙,這是用麥麩摻了點不知什麽東西壓制的,倒是吃上了幹的了。

祝纓張口咬了下去。刺口腔、剌嗓子,一路刮著食道往下滑。陳放很好奇地湊了過去,也拿起一個餅子,學著祝纓的樣子也咬了一口,臉色頓時十分精彩。

老婆婆端起粗瓷大碗,裏面是稀粥,幾乎全是水,能照清人的臉:“喝、喝點粥就著吧。”

祝纓不動聲色地吃完了一個餅子,說:“還有麽?給他們分一分。”

老婆婆嚇得只會聽話了,端了盤餅子又手捧著。蘇喆大大方方地拿了一個,還遞了一個給祝青君,邊遞邊吃,咬了一口就毫無防備地“噗”了出來。

祝青君也咬了一口,說:“麥麩吧?我以前吃的是摻米糠的。”

祝纓輕輕地“嗯”了一聲,對陽刺史道:“把它吃完,就從本縣開始。誰征的稅,稅多少,有沒有從中克扣的……查!編戶百姓過得不如隱戶,真夠給朝廷長臉的!”

北地報災,朝廷有減免賦稅,如果按照正常執行,至少不該在才秋收的時候還吃這種東西!都幹嘛去了?!

陽刺史看了顧縣丞一眼。

祝纓道:“不用看他,”她指著顧縣丞道,“查清楚,再把鄭翁給我請到行轅來!”

“是!”

……

祝纓只去了這兩處就回到了行轅,三日後,顧縣丞押著兩個書吏、帶著鄭翁到了行轅。

此時行轅裏熱鬧非常,祝纓行文,把本州的官員、鄰州的刺史都請了來。

顧縣丞本有些怯,一看到上面坐著的祝纓,他的膽氣就又回來了。他大聲將所查匯報:“查,某吏,從中貪墨若幹……又某吏,篡改文書,私加稅賦……”

祝纓又問證據,顧縣丞一一奉上。

書吏大喊冤枉:“是先前縣令說賦稅不能少的,都是他逼的……”

祝纓問顧丞:“他的家產有多少?哪些能說明來源?哪些是含糊的?”

書吏臉色煞白,顧縣丞笑了:“下官都有證據的!”

祝纓道:“很好。掛上去。”

顧縣令傻乎乎地看著她的手指指向外面的旗杆,祝纓看了一眼項樂,項樂也呆了一下。

祝纓道:“這兩個,掛上面去!用他們的脖子掛。不讓百姓吃上飯,他以後就都不用吃飯了。我還沒給他嘴裏塞糠呢!”

項樂道:“是!”

祝纓慢慢地對堂下的官員道:“編戶的百姓,吃糠咽菜,哦,是只有麥麩還沒菜。兼並的佃戶倒還能吃口熱乎的,這叫人如何信服朝廷?出現這種局面,咱們都有錯。從現在開始,得改。”

她指著顧縣丞說:“這事兒你也有責任,念在你以前只是縣丞,做不得主,估且寄下了。你現暫代縣令,去,認真做事。我要實情!做不好,一並算賬!”

“是!”顧縣丞答得特別大聲。

祝纓又將鄭翁請出來,親自為他搬了一張椅子,請他坐下:“你受委屈了。兼並是不對,錯得更多的是沒有照顧好百姓的官員!朝廷無意刻薄士紳,士紳也不要辜負朝廷。”

鄭翁忙站了起來,長揖道:“不敢不敢。草民有罪,草民有罪。”

祝纓把他按到了椅子上,對陽刺史等人說:“陛下派我來的時候,我說,空手可不行。今年北地的租賦,要免,不交朝廷了。怎麽安排,得聽我的,能幹的,咱們把事兒幹好,不能幹的,換人幹。”

她微笑著指著四十個帶過來的北地子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