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耳目(第3/4頁)

他比項樂大著兩歲,已娶妻生子,但本人孤身赴任,妻兒都在老家。小官日子清苦,但福祿老家日子比先前強多了,也還熬得住。

到驛館問明祝纓住處,進門便詢問,項樂接了,請他進房,他見了祝纓納頭便拜。

祝纓笑道:“跑得急了吧?坐!咱們邊吃邊聊。”

林丞道:“是!”然後看項樂也穿了官衣,又說恭喜。項樂也笑著與他客氣。

幾人先敘別情,林丞道:“才見著邸報,您又高升了!真是能者無所不能!”

祝纓道:“先到北地看看再說吧,說起來,你與北地相近,有什麽傳聞嗎?”

林丞道:“也不多,不過這一片都是這樣。”

他們邊吃邊聊,祝纓又問一些當地的情況,以及官員之間的默契之類。林丞道:“起先,北地災荒,倒是把窟窿都露出來了,瘡疤一揭,倒好治了……”

自這一天起,祝纓再往北走一處就要略停一停了。她的“門生故吏”們,在這裏像灑芝麻一樣灑了一大把,總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不少文档上寫不出來的訊息。

卓玨、項樂等都做陪客,項樂與這些人熟,連蘇喆、林風也能認得其中幾個人,卓玨與這些人都生。但是他們聽到卓玨是顧同推薦的,也是南方人,頓時變得親切了。

不過幾日,祝纓便將北地的情況摸著了一些。

北地的官員換過了一輪,新來的卻也有好有壞,並不是將原先不好的罷黜了,新來的就一定是聖人了。有好有壞,還有混日子的平庸之輩,這些都很正常。但是才查過,就算是有心貪腐,面上也得好看些。

所以,北地的官員有毛病,太正常了,也是得查。

祝纓點了點頭。

再說之前的賬目,上一輪的倒黴蛋們扛下了所有賬目的虧空,所以賬面上能查的不多、庫房倉儲余下的更少。

北地有四州,州與州、縣與縣的情況也不太相同。但終歸比南方那種差異要小一些,南方多山,北方平坦。單以方言論,北方一州之內的方言基本相同,南方州城的方言與下面的縣說的就不一樣。

倒省了祝纓現學北方方言了。

再說官軍與地方的矛盾,也有兵士調戲婦女的,也有偷雞摸狗的,但有官軍駐紮的地方會更安全些。

只是沒料到官員大敗,四城被洗劫了。

祝纓又問流民的情況,得知是有些人往南跑,但仍有不少人是留在原地的。一是家業、祖墳都在故鄉,不忍輕易逃亡,二是北地百姓也不好惹。近胡、善騎射,他們也就聚眾營建塢堡寨子之類,又聚族而居。

城池被洗劫了,城池周邊一些塢堡還幸存著。只要不遇到胡人大軍,倒還能自保。

又過一天,祝纓遇到了第一個刺史。

刺史姓陽,與之前的禦史大夫陽大夫是本家,兩人不同支。陽刺史四十來歲,卻長得很醜,黑、胖、矮、大小眼兒,全不像是“傳說中的名門美男子”。

祝纓容色不變,她的儀仗已經擺開,向陽刺史宣示了自己的任命。陽刺史也鄭重地與她見禮。

陽刺史道:“總算盼來天使了!”

祝纓道:“我亦心急如焚!”

兩人坐下,陽刺史便問祝纓:“不知您的行轅要駐於何處?”

祝纓道:“自然是要往北去。”

陽刺史擔心她的安全,希望她能留下來,祝纓道:“不看一看,不好交差。鄭侯年過七旬尚不避兇險親自督戰,我又何敢退縮呢?”

陽刺史道:“鄭侯竟真的北上了麽?那便好!那便好!他老人家的威名仍在!”

祝纓道:“是啊,老人家不容易。”

陽刺史又問:“不知天使帶來了多少賑濟的錢糧呢?”

祝纓道:“夠用的。”

陽刺史沒摸著她的底,只得說:“那便好,那便好。”

祝纓道:“我耽誤不得,須得繼續北上,待我巡視完全境,少不得要勞動到使君。”

“豈敢豈敢,願為天使前驅。”

陽刺史說是願為前驅,他也不能離境北上,還得是祝纓自己走。

祝纓繼續北上,又不斷有學生飛奔來拜見。祝纓特意詢問了一些當地“逼死人命”的案件,便知不是誣告。北地豪強有如黃十二郎的,逼死了不會有太多的人惋惜。但是有些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又盯上了一些“樂善好施”的長者。

告到京城的是一戶姓鄭的人家,與鄭熹家沒有一點關系,就是同姓。

鄭老翁也兼並,也隱藏一些戶口,但是手段溫和,對佃戶也不錯。比起縣衙裏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竟要好上不少!並不純是靠與官府勾結、奪人田地才攢下家業的。

向祝纓述說的學生輕聲道:“學生看著也不忍。縣令大人必要辦他,我讀過王相公的文章,我想,王相公絕不是縣令大人那樣的人。就……放他兒子去告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