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耳目(第2/4頁)

此外又有金彪與金大娘子來給金良送行,溫嶽、鄭奕等人與鄭川來給祝纓送行。鄭奕道:“到了那邊兒千萬小心。”鄭川也說:“阿翁很快北上,讓我來對三哥講,到北地遇到什麽難纏的人物,只管給他去信兒,他到得很快。”

祝纓道:“不敢為我的事耽誤君侯,請先盡著軍務,我但能應付得來必盡力周旋,實在有為難的地方,少不得要求救的。”

陳萌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早日平安歸來!”

“好!”祝纓說,對趙蘇道,“別忘了給貓喂食水。”

然後率眾北上。

…………

祝纓走的官道,一路疾馳。

原本這樣的行程走不太快,因為安撫使、采訪使之類擺開了儀仗會有許多人是步行,步行一天能走多遠?

金良選的健卒,也得靠兩只腳一路走上幾百裏路才能到北地境內。北地四州,面積不小,從南往北到邊境又是幾百裏,加起來破千。

好在祝纓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在金良那裏準備了一百士卒之後,她又為這些人申請了一些大車,一並算在輜重裏。

車不幹別的,就為了拉這些人。

金良與祝纓都騎馬,金良道:“你把他們慣壞啦。”

祝纓道:“為了趕路。騎兵難得,咱們只有步卒,只好讓他們坐車了。”

一百騎兵可不是能夠輕易養出來的,不是給步卒配匹馬就算騎兵了,再向朝廷要一百純騎兵是不合適的。只好也“從權”了。

金良道:“也是,趁著天還沒冷下來,能多趕會兒路。”

他們悶頭趕路,遇到了驛館就歇息,都是青壯,走得都很快。金良看了看祝纓的男女隨從都騎著馬,道:“他們的騎術倒還好。”

祝纓道:“也就趕路,從梧州上京三千裏,學不會耽誤事。可也當不了騎兵使,到了北地得另想辦法。”隨從的馬都是她給配的。

金良道:“北地近胡,擅騎射的人不少。君侯到後,必能重振旗鼓!君侯那裏打了勝仗,你的差使也就好辦了。”

祝纓笑笑,心道:好個屁!

從京城往北,震撼又來了!又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即使有山,山也長得非常的標致,是長長的脈狀,像樹葉上的紋理,一條長梗、兩側的細脈規律地分布著。山下就全是平的,與南方那種山連著山、谷挨著谷的情況完全不同。

卓玨極目遠望,突然明白了一些書上寫的、平時不懂的話。山河形勝,不是胡說的。

祝纓對金良道:“這樣平坦,一旦險隘有失,很容易席卷吧?”

金良道:“是。”

兩人的心情都不太妙了,祝纓擔心金良年紀大,金良道:“趁我還能動。這麽些年,我也常想起當年來。京城日子美,可總不時想當年。君侯都出征了,我這又算得了什麽?”

祝纓問道:“君侯當年,很是勇武?”

金良道:“可不是,我們打了許多仗。”

祝纓道:“我沒見著有什麽文字記載,能給我仔細說說麽?”

金良道:“好啊!”

兩人一路走,一路聊,曉行夜宿。

第五日上,祝纓卻下令停下休整,金良道:“不是趕時間麽?怎麽不走了?明天就能到北地了。”

祝纓道:“就是明天要到了,今天才要休整一下,把儀仗打起來。”

金良道:“不說都忘了,這些兔崽子,這些日子坐車坐得舒坦!”

他的兵們正從車上往下挪,對他笑道:“將軍,咱們坐得骨頭疼,輪番下車跟著走哩。”

金良道:“坐得骨頭疼吧?明天開始,不用坐車了!都走!把儀仗擺開來!”

嘴最快的那一個被同袍們拖到角落裏打了一頓。

祝纓到了住處堂中坐下,驛丞躬身上前:“食水都備下了,不知大人是在此處用飯,還是到大廳裏?”

祝纓道:“就在這兒吧,給我備一桌酒席,我要請客。你幫我送一封信去。”

“是。不知您請的是哪位客人?”

“你應該認識的,本地的縣丞。”

當年北地有事,祝纓很不客氣地通過王雲鶴往北方安排了好些學生,他們都在地方上幹了數年,應該了解當地風俗人情以及近來地方上的變化了。

祝纓對項樂道:“必有你的熟人!”

項樂也露出一個笑容來,他也得到了一個出身,是低階的將仕郎,但是有了個出身。也騎著馬,穿青綠的官衣,蓄起了須,看著也像模像樣了。可惜個頭不高,遺憾自己南人矮小。

這天晚上,就有福祿縣一個官學生姓林的飛奔過來:“大人!老師!恩師!”

他與林翁家是同族,卻不是縣中的富戶,是大族裏的窮親戚。因是男丁,看著又聰明且願意讀書,族中就公共省出一點錢來讓他也跟著讀書。祝纓管著福祿縣的時候,以考試論取,他考中了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