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無趣(第2/4頁)

他去問冼敬。

冼敬提醒他:“太子結交將軍要謹慎。”

其實,冼敬對軍事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知道,一個太子,跟兵權扯上了關系,通常會有大麻煩的。很巧的是,皇帝對軍事也不是很了解,但皇帝知道要派兵去增援,也知道要後勤供給保證。他還能拎出來鄭侯、冷侯等人咨詢一下,問一下派誰去合適。

好容易派出了兵馬,後勤又出了點小亂子,這還是北地累年的窟窿惹的禍。以每任官員都要為前任收拾爛攤子的情況,幾十年下來,賬看上去是平的,庫裏卻是一團糟。

上一次調南方的倉儲平了一回,是應急。這一回再打,南方州縣又不幹了,又說自己也很艱難了,北方有災,南方也不太平!開始叫苦表功。

政事堂花了些功夫才把這事兒給糊了過去。

大軍北上,結果卻有些虎頭蛇尾。與胡人打了一場,互有些傷亡,沒等到決戰,累利阿吐在邊境打劫一番之後他引兵撤了!

虧得此次行軍沒有突然糾集太多的兵力,否則這後勤就又要被扯出更大的窟窿了。

太子算看出來了,問題一直都有,只是一直送不到他的眼前,他也就不知道。王雲鶴是對的,這個國家已經變得臃腫,現在就需要拋棄一些累贅,重選幹練的官員,一振風氣。朝廷還要與地方上博弈,財賦之類,地方上不能留太多,須得由中央調拔……

說到選人,王雲鶴的辦法是極好的,直接由朝廷來選,當然也是為朝廷著想的。可惜,行起來是很難的。

由此,太子又想到了祝纓,想到了年初時那個單薄的壽宴。

都是南士!

他是不是就是看到了朝廷的膠著難行,才要另辟蹊徑再引入另一股可用的勢力的呢?所以他不是鄭黨,也不是王雲鶴的人?

眼前的亂局他又是怎麽看的呢?他憑南士,又能成什麽事呢?再引一股勢力入場,又有什麽用?豈不是更亂?

太子打了個噴嚏,宦官們一陣驚慌:“殿下,外面冷,進殿去吧。”

…………

祝纓也是難得遇到了不容易解的題目。

此時她、冷雲、李彥慶、冷雲的堂兄、阮大將軍的一個侄孫、竇尚書等幾個人被丞相提溜到了禦前,與皇帝一同討論胡人叩邊的事情。

冷雲的堂兄冷將軍是派去抵禦叩邊的主將,阮將軍是副將。冷雲吊兒啷當,冷將軍看著卻是個冷硬可靠的將軍,長須、高個兒、大肚子,阮將軍比冷將軍小二十歲,還算是個年輕人,透著一股銳氣。

冷雲、李彥慶被薅過來是因為他們是鴻臚寺的,也要補充一些胡人的情況。

祝纓是因為這兩個人說胡人的事情的時候說得不太清楚,鄭熹提議:“上次累利阿吐為使,鴻臚與少卿二人都未親見過,細節不明也是有情可原的。那時候的鴻臚是駱駙馬,不如請他來。”

皇帝道:“他就更不清楚了,把祝纓宣過來吧。他比別人明白。”

祝纓也只好湊了這個熱鬧,胡人的情況她當初是看出來人家要變革了,一些胡俗、常識之類她也知道。但是討論起用兵,她就抓瞎了。

只好聽著冷將軍不留情面地說:“打仗,打的是士氣,將士們吃不飽穿不暖,就沒有士氣。”

竇尚書也很生氣:“他們是去打仗的,不是去當少爺的!給的不少了!”

鬼都知道,中間肯定是有吃回扣的,可是阮將軍還要說一句:“長途運輸,必有損耗的!”來圓一圓場面。

冷將軍又說,有功的將士得賞,竇尚書說已經撥了,你要再多就過份了,北地還荒著呢,朝廷得留著余量。竇尚書也是一肚子的火,賬上好好的,要用的時候就發現虧空了!他不可能親自去每個谷倉檢查,這裏面的貓膩就太多了!

竇尚書含恨道:“地方上也是胡鬧,是該整頓了的!”

王雲鶴道:“此言有理,已經整頓過一回了,看來效果不佳。”

大冷的天,幾個人吵出了一頭的汗。

皇帝還要問沒說話的幾個人:“你們怎麽看?”

鄭熹道:“有功不賞,將士不安,今年的秋賦也該到了,先發一下吧。”

竇尚書道:“齊王府才建成就失火,又重建,才花了一大筆呢!”

冷將軍道:“那將士就活該死了也沒有個撫恤嗎?”他轉而向皇帝哭訴,又說接下來胡人不會消停的,這回退得就蹊蹺,得備戰。

皇帝對竇尚書道:“還是先盡著要緊的事辦吧。哎,怎麽突然就有這麽多的虧空了呢?”

祝纓心道怎麽會是突然?

她一直都知道下面並不像是公文裏寫的那麽的花團錦簇的好。在做神棍的時候,於妙妙的侄兒就是縣中小吏,地方上的花招她就見識過了。她自己在地方任上就是個會寫公文的人,一看措辭就知道有人要出夭蛾子了。二十年前,她接手福祿縣就是個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