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告狀(第2/5頁)

再有巫仁,本是有謀取職位的意思,但是不幸新刺史有個年輕的隨從看上了她,本想求娶。巫仁也不含糊,說了八字的事。新刺史聽說便不再理會了。本以為此事作罷,哪知對方也十分幹脆,說既然不行那就不成親了,先一塊兒住著也行。無奈之下,王芙蕖求到了花姐,花姐就提議讓巫仁去別業裏住。這才算保下了巫仁。

第二是對內三縣的“風氣”,新刺史認為不能凡事都講“賺錢”,還是需要“民風淳樸”的。商人多了,地方就不那麽安靜太平,這樣不好。

他對商人不像祝纓那麽禮貌,管得還很嚴,尤其是糖。糖是梧州的一大產業,且越做越大,他盯緊這一稅源,恨不能從頭換到腳,動輒規訓責罰,需要他回護的時候他又認為商人是故意多事,並不肯管。外地進貨的商旅因而不便。又因有這樣的傾向,官吏盤剝起來手就重,弄得商人不喜。而糖坊多半與本地士紳有關,士紳也不太高興。

又對官學抓得很緊。這本是件好事。但是他與祝纓風格又不同,祝纓是不停地考試、選拔。這一位的手又松了一松,一些士紳家不夠格的孩子又被他放了進去。官學的質量下降了。

第三是對外五縣,新刺史不知道為什麽對外五縣的興趣非常的濃厚,提出想進山裏轉轉。但是不幸遇到夏季大雨,山體塌方把路給砸斷了,到現在還沒修好。估計這輩子都修不好了。路一旦修不好,貿易就受到了影響。新刺史又挑選了幾個商人進山,半道被狼追過八個山頭,從此再也不敢進了。梅校尉氣得破口大罵。

祝青君是帶著任務來的,祝纓問什麽她就說什麽:“新刺史不好。他眼裏根本沒有人。我跟著老師在刺史府裏看過他兩次,他說話總是繞過咱們。江娘子說話他也不聽的,凡女人說話,他都笑得像笑話兒。對了,還有番學裏,蘇家小妹也被氣著了。”

“她?她又怎麽了?”

祝青君道:“新刺史又說,番學的學問太淺了,必要他們攻讀聖賢書。又說番學裏教醫術浪費了,從沒聽說單開一個婦科只讓女孩子讀的,男人也可學婦科,不必拘泥於只要女生,男郎中一直幹的挺好,好郎中都是男的。

女孩子讀書也不合這樣讀,沒有開學校給女生讀的,要咱們山裏選些男子來讀書。說官學從來沒有收女學生的,有了女學生又要為咱們單開一處宿舍,若沒了女生就沒有那麽多麻煩事兒了。還要蘇家小妹‘懂事些’,勸說阿蘇縣編戶,他就許蘇家小妹讀書。蘇家小妹氣回家了。要不是阿蘇家有事走不開,她都想上京來找您了。”

祝纓又問巫仁的事,祝青君道:“她家好生氣的,王娘子哭了好久,也不去番學裏了。孟娘子也走了,她家裏事兒又忙,應付不過來了。”

“她兒子不是能頂事了嗎?”

祝纓青君道:“新刺史總好查問街面是不是太平,又問有沒有違法的事情。他一問,底下的人就三天兩頭的找茬兒,孟娘子只好回自己家幫忙了。兩位娘子那麽用功,可惜了。”

孩子終於找到了能撐腰的家長告狀了,祝青君告訴了許多,最後忍不住道:“我打從寨子裏跑出來,還沒受過這樣的委屈。”

祝纓又問山裏的情況:“交易還能做得下去麽?”

“變得難了,咱們莊子上往來的客人也少了些。不過大家夥兒都有事忙,又開荒種地,也不比那個差。別人就苦了。蘇家小妹說,新刺史就是故意的,好叫沒得交易,困死外五縣好就範。她們偏不如他的願!”

祝纓一一聽了,末了,說:“我都知道了,你先休息吧。阿銀,你帶青君去休息,給她找兩身衣裳,這衣服還是薄了些。家裏要是沒有合適的,就去外頭或買或做。”

祝銀與祝青君認識,高高興興地拉著祝青君去安頓:“大人,項家的人三娘她們安排,咱們家的人,是不是安排在府裏?”

祝纓道:“你安排吧。”

“哎!”

祝青君又對胡師姐行了個禮,才跟祝銀一同離開。胡師姐旁聽了這一套話,心裏也很不是滋味。祝纓在梧州的時候,日子眼見的好,現在這個……

她小聲地說:“大人,接下來怎麽辦呢?”

祝纓道:“涼拌!去把那幾個叫來,我再問一問。”祝青君是個聰明孩子,但是年紀擺在那裏,如今又是在花姐身邊,她能接觸到的人不算太多。祝纓需要再問一問與她同來押運的人,這些人生活更貧苦一些,見識到的是更多的普通人。

過不多時,幾個押運財物的人也過來了。祝纓一一詢問,發現與祝青君說得差不多,普通人生活甚至要更差一點。“跟著老封翁、老封君還好些,沒個靠山的就更難了。以往,街上官兒差役都還客氣,如今沒隨手打人可也不客氣了許多,愛搭不理的。新來的更是鼻孔朝天!捐稅也加了。也不怪官差們不肯做事,他們的許多用項都蠲了。他們也提不起勁兒來了。只好拿百姓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