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諸侯(第2/5頁)

也就有了祝纓等人收到的措辭毫無回旋余地的公文。南方這些年年景不錯,又漸推廣了稻麥雙季,糧食應該比較充足。

然而,能做到刺史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如果刺史本人省油,刺史身邊的人就會更加費燈油。

政事堂接連收到了數州刺史訴苦的公文,他們沒敢拒絕,但無一例外都說自己很困難。百姓本就不如北方富裕,宿麥才剛剛種,還欠著祝纓的麥種,這小王八蛋每年都催大家還債。

他現在還有砂糖這樣的厚利,朝廷是不是讓他把大家的債給免一免?要不您把我調走,反正我是不想還他梧州這個債了。或者把他調走也行,讓咱們喘口氣。當然,下官肯定會盡力完成朝廷的囑咐的。

卞行的信與別人不同,他沒提祝纓,但是提到了自己的轄區變小了,所以稅要少。又,設新南府,也是一筆花費,實在是困難。當然,如果朝廷有需要,自己也是一片忠君愛國之心,一定是會交足的。

祝纓當然不會提自己是個債主,她訴苦說自己已經提供出去幾萬石的麥種了。然後筆鋒一轉,認為北地這個問題有點嚴重。大災之後,民間愈苦,就會產生兼並,一旦兼並,地主總有各種辦法避稅,朝廷、官府能夠收稅的土地變少,但是稅賦總數不變,就都轉到剩下的平民頭上了。如此往復,惡性循環,歷朝歷代無不如此。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救災她是絕不含糊的。不過梧州的情況朝廷也知道,底子薄、還得種甘蔗,所以拿不出太多來。今年多掏就多掏,明年就恢復以往,以後不能再多收了。

所有人都拿“百姓”來說事,說自己轄下的“父老”十分不易,自己正在努力安撫。也有人說,希望朝廷能給這些做出了犧牲的百姓一些“說法”。

看得出來這是要表功、是想討要一些表彰或者晉升,並且其中還含著殺著。

施鯤指著一堆的公文道:“這群‘諸侯’壞透了,向朝廷繳稅是他們的本份,他們倒好,這是向朝廷要賬。”

王雲鶴道:“讓吏部將現有的空缺都整理出來,等著吧,他們一定會舉薦人。施公莫氣,點燈就得熬油。”

施鯤冷笑道:“我倒要看看他們想推薦什麽平日裏選不上官的歪瓜劣棗來!老王,你就是脾氣太好了。哼!趁機要脅朝廷,他們想得美。”

“施公……”

施鯤擺了擺手:“官可不是那麽好做的,一個布衣,一朝釋褐就想臨土治民又或位居清要?做夢!先排著號吧。散官多得是!讓想補官缺的都到吏部來過篩子!來年考核,我第一個考這些‘買官’的!這群鬼,拿本該交的稅要好處來了,朝廷這不是缺糧要賣官!混蛋!”

王雲鶴一聽,想得與自己差不多,於是說:“秋收也陸續要開始了,我料今冬他們進京必有說法。若真有幹練之輩,倒也可用。不過,這些人是時候逐次挪挪地方了,不然就真要成‘諸侯’了。散官多了也不是好事,官多了當地租稅就要減少了,不能他們要多少就給多少。”

兩位從鬼刺史位置上修煉出來的丞相達成了一致,露出一天來的第一個微笑。

施鯤道:“今天是你吧?”

王雲鶴道:“是我,單日是我、雙日是你。”

確認了值宿,施鯤道:“陛下什麽時候再給咱們添兩個人,好叫你我也松快松快?”

王雲鶴道:“添誰呢?”

兩人口裏說的是“丞相”,心裏想的卻是“東宮。”

施鯤原本以為自己能撐到太子登基,做一個兩朝的丞相,安排好自己的兒孫,如果能推薦下一任丞相就更好了,再在新君沒有厭棄之前休致。實在也是沒想到皇帝這麽能活,還讓他趕上了諸王爭儲。一個頭兩個大。

王雲鶴也沒想到皇帝那麽能活,扳著指頭數一數,古往今來也沒幾個皇帝能活到現在這位這個歲數的。他本以為,太子新君登基,頭兩年是要穩固、表現孝道。然後年輕人會追求自己的功績,他就可以輔佐新君,幹出一番事業來,將以前看到而不方便改革的地方改一改。

現在倒好,幹了一輩子的朝廷,太子沒了,改革先放一放,還得先思量太子的事。別人能不管,他們不能不管!先太子薨逝良久,也是時候立新太子了,早立太子,早安人心,可是皇帝不知怎麽的,他就聽不得這個。

兩人的笑容又消散了。

…………——

次日,依舊是忙碌。這一天沒有“諸侯”們作妖,北地的“諸侯”知道惹了禍,近來老實得很。王雲鶴、施鯤二人見了皇帝,將一份北地官員的名單遞了上去,各有不同的懲罰。

攤上了天災算倒黴,疊上了人禍就要清算了。

皇帝道:“怎會如此?我看他們去年還好好的,竟敢欺君麽?吏部是幹什麽吃的?你們政事堂也不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