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回程(第4/4頁)

陳萌也來給魯刺史道別,他曾在魯刺史手下做過知府,後升的刺史。他真的有個丞相爹,魯刺史在他面前也擺不起譜來拿捏,兩人相處倒還和諧。陳萌見著祝纓有點吃驚:“三郎?”

祝纓笑道:“是我。”

魯、陳、祝三人站成了一個三角形,打量彼此,不由一笑。

祝纓送走魯刺史,接著就是自己走。吉日不在休沐日,給她送行的人也不少,鄭熹這樣自己能做主的就親自來送:“回去好好保重,大家都等著你回來呢。”

祝纓能幹,沒事兒都能挑出事兒來,卞行一直“病”到了現在。想想就挺可樂的。

溫嶽來不了,鄭奕來了,拍著祝纓的肩膀說:“三郎,你只管放心,京裏有我們呢。”

大理寺裏的前同事們都不得來,但是陳萌與吳刺史等同鄉卻來了。他們也是在這幾天都要回去的,陳萌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嘍!”

祝纓道:“有緣必能再見,有心就有辦法。”

“那是自然!”陳萌說。

一群人正說著話,又湊來另一撥人。陳萌好奇地問:“那是誰?找你的嗎?”這個時間很多人都往回趕,再加上一些正常的出京的人,都在城外送別。陳萌有點吃不準。

祝纓看了過去,說:“哦!是他!衛王家的宦者,他的表兄流放南府,現在梧州。”

“衛王啊……”陳萌說。

“家裏的宦者。”祝纓強調了一下。

孟弘打聽到了祝纓什麽時候離開,親自送了一份禮物來。他到了先同祝纓問好,等到說了許多拜托的話之後,再與鄭熹、陳萌等人見禮。借著祝纓又與別人拉到了關系,一切都那麽的自然。

陳萌道:“骨肉遠離,確實令人傷感。”

眾人一番唏噓,看看孟弘的賣相,又覺得他做個宦官有點可惜。

最後是鄭熹說:“走吧!莫要耽誤了好時辰。”

祝纓才扳鞍上馬,一路絕塵而去。

她還是要通過水路回去,如果不是有緊急的公務趕路,水路是比陸路更好的選擇。離開京城沒多遠,蘇喆就從車裏出來了:“我的馬呢?”

她與郎睿都被安排乘車,她要騎馬,郎睿也坐不住了,也要騎馬。出京之後一片大平原,道也極寬極平,這是在山裏沒有的條件。五個小鬼個個高興,一定要在上船之前跑個過癮。

祝纓命人看好了他們,尤其是蘇喆和郎睿,墜馬不是鬧著玩的。

好在數日之後他們就上船了,還如來時一樣的安排,小吳住的地方給了杭勤。杭勤要跟著她們再走數日,然後從水驛轉陸驛,先回家探親住幾天,再到福祿縣赴任。

這個地方離京城比離福祿縣近,從此地到梧州,還有不到兩千裏,不近,但也不能說特別的遠了。

看這幾天杭勤騎馬也行、上船也不太暈,精神不錯,祝纓的心情也挺好。小夥子身體好,可以好好地支使了!

祝纓心裏毫不愧疚地給杭勤安排了許多事務,就等這小子到梧州來報到。她寫了張紙,上面寫著數件事情,包括清點倉儲之類,都裝到一個信封裏。

寫完這些,下一個驛站也到了。小鬼們想下船,此時五人之外加上祝煉、項漁,湊足了七個人,在甲板上瘋跑。

驛站派了驛卒過來詢問祝纓要不要下船,邸報文書之類送到船上還在放在陸上的院子裏。又送補給上船。

祝纓讓胡師姐等人陪同小鬼們下船看熱鬧,自己先在船上看邸報。

一打開,只見上面赫然是一行字——鐘宜死了。

祝纓將邸報逐項看過,鐘宜的訃告之外,其余都是一些比較正常的調動。死掉一個丞相的後果,幾天之內在邸報上還看不出來。下一個丞相是誰才是比較有看頭的東西。

鐘宜今年七十多了,死也倒也不是特別意外。活到這個年紀,也算是高壽了。

祝纓想了一下,先動手寫了個信,蓋了她的印,把這當作一個公文,再下船去驛站讓他們發到京城。跟鐘宜也算是臉熟,最好致奠、吊唁一下。至於人選,項大郎是不太合適的,在國子監裏讀書的學生就還算能拿得出手了。

辦好這件事,祝纓招呼幾個小鬼上船:“別到處跑了,一會兒開船了誰落下就回不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