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回程(第3/4頁)

“沒讓你定,問你看法。”

祝纓道:“梧州這個品級它不方便調一些老辣的刺史過來。也就是從別駕、知府之中選。那我認識的真的不多,不好說。只有一條,這人別瞎折騰就行。別處折騰,百姓罵兩句。梧州如果折騰得大了,怕出事。”

王雲鶴和施鯤還道她仍然對尚培基的事情耿耿於懷,都輕笑一聲。

施鯤道:“也對。”

反正從四品這一級的官員裏,也沒什麽人能比祝纓更能幹了,蕭規曹隨就行。

正事說完了,王雲鶴才問:“我仿佛聽說你路遇卞行了?”

祝纓無奈地撇撇嘴:“早上已經有好些人問過我了。遇著了,他目露兇光。我是才是那個驚弓之鳥。”

施鯤有點煩卞行,他是最怕麻煩的一個人,卞行弄這一出,事不大但煩心。這麽些年還沒看透麽?腦子也沒祝纓快,心也沒祝纓狠,就還要撩!

王雲鶴道:“路上小心。”

“是。”

王雲鶴道:“你直到今年隨從才多了那麽兩個。心太大了也不好,不妨分一點心力在自己身上,置產業,招護衛。”

施鯤也讓祝纓注意安全,居住、出行都要有足夠的護衛。

祝纓道:“是。以後會小心的。”

祝纓離了政事堂,接著到禮部,然後是吏部等處。六部九卿那裏,也就宗正之類的地方她沒去,段琳正在做太仆,她也沒去太仆寺。倒是太常寺,以前段琳在的時候她不沾這兒,現在是冼敬,她去那裏小坐了一陣。

大理寺也是重頭戲,一些熟人離開了,剩下的人就給新來的講“小祝大人”。直到她離開皇城,老人還在給新人講當年的好日子。什麽過年的年貨都不用自己買了,什麽家裏人都能跟著沾光之類。說完又罵一陣蘇匡。

祝纓特別與左丞多說了幾句,問他:“你還留在這兒?如今鄭大人都去禮部了,你要不換個地方?活動活動才好升一升。”

左丞果斷地道:“不換!”

祝纓扼腕:“外頭的缺多,各地官員並不是都滿員的。在這兒跟人爭太吃力,到地方上轉一圈,興許機會就來了呢?”

“老了,走不動了。就這樣吧。”他還以為祝纓要拉他南下,那這個是不太願意的。他本來有心將兒子托給祝纓,但是一想到梧州太遠,就又放棄了。

京城傳說,梧州是越來越富了,或許有人願意去做個刺史,但是縣令以下三千裏求財?真是要人為財死了。

祝纓道:“好吧。保重。”

轉了一圈,又到京中自己熟識的地方再轉一轉,然後通知項大郎,讓他把項漁的行裝收拾好。再派人到四夷館,讓小鬼們也準備行裝。再提前去準備船只,一到吉日就出發。

項大郎早就開始準備了。

以前商人走遠路就比較喜歡跟著官員的隊伍,雖然需要孝敬一些,但是過關卡省稅、路上也安全。現在是自己州的刺史,又一向好說話,項大郎就準備好了采買一些北方的物產,派人跟船押到南方販賣。

又省心、又有利潤。

連祝纓船上的東西,項大郎都給她準備好了。

臨行之前,祝纓還得跟皇帝約一次見面。見完了皇帝這一面,她就能走了。

這一面比之前的都簡單,皇帝不問她什麽事情,泛泛地鼓勵她到了梧州之後要繼續好好幹。

祝纓也說著官樣的文章,向皇帝表忠心,說自己一定不負聖恩。

面聖畢,就沒有別的什麽事了,祝纓回來就宣布:“後天咱們就啟程!趙振你去將杭勤接過來,明天我們一道為魯公送行。”

趙振與荊生去國子監,又有廣寧王府送了禮物來。廣寧王不大管事,王府裏做主的是鄭霖,她派了一個宦官、一個自己的侍女,兩人帶著一些隨從過來。道是王妃有孕正在府裏安胎,所以不能親自過來,十分遺憾。

禮物也是周到細致,鄭霖沒有挑選珍奇古玩之類,而是給張仙姑、祝大、花姐,一人準備了一箱子的東西。綢緞藥材新式首飾都有,都是用得上的。

祝纓道:“上覆殿下,不勝感激。”又給他們發了紅包,再問幾句鄭霖夫婦身體之類。然後對侍女說:“有什麽要用的南貨,只管捎信來,我來尋找。不要客氣才好。”

侍女很高興,福了一福:“是。”

…………

第二天,祝纓帶著杭勤等人給魯刺史送行。

魯刺史道:“明年咱們就見不著啦,後年還不知在何方,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結交同道中人的時候,不要怕麻煩。”

“是。”

魯刺史看了一眼杭勤,說:“你的家裏,我會派人知會一聲的。”

杭勤忙道謝。

又有魯刺史的熟人之類來送行,祝纓又看到了唐王府的文學戴瀛,也同他點頭示意。魯刺史人都要走了,見到戴瀛就表現得很親切,說:“下次我進京,咱們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