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合理(第4/6頁)

莫縣丞忙道:“她回家去了,現不在縣城居住。”

祝纓道:“派個人送信吧,過兩天我進山要經過她家,告訴她一聲。”

“是。”

祝纓又將縣衙看了一回,人人看她的目光都帶一點殷切,圍隨她往清風樓而去。清風樓的宴上,本地士紳見到祝纓都有點小激動。莫縣丞不能說不好,他挺好的,士紳能在一些事情上糊弄他。但也有些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像祝纓在的時候為所有人謀更大的利了。

這種心事,又都是不能言說的。所以大家對祝纓格外的熱情。

唯顧翁最得意,如果祝纓在福祿縣再多呆一陣子,或許別人還有機會,可現在,他的孫子還是獨一份呢!

祝纓與父老說些家務事,又問收成之類,又問及氣候。顧翁等人都說:“這些年都是豐收,不是大豐年也是小豐年,都是托了大人的福!”

祝纓卻對莫縣丞說:“去年我沒有來看,水利道路都還通暢嗎?”

莫縣丞忙說:“都不敢懈怠的!全賴大人打的底子好。”

祝纓又說到了學校,問博士:“我在州學裏見著了不少學生,縣學裏還有以前的學生嗎?新生補齊了嗎?都是什麽樣的?”

博士笑道:“都齊了!全賴大人以前打的底子好。”

無論問什麽,他們似乎都要捎上一句“全賴大人以前打的底子好”,到第四個人說的時候,所有人都笑了。祝纓哭笑不得:“能不能不說我了?說也換一句。”

顧翁道:“怎麽能不說,這裏哪一件事不是大人打好的底子?”

那倒也確實是,祝纓道:“明天我到學裏看一看,對了,以前的學生,我記得有超過三十歲的,他們都幹什麽去了?”

博士道:“都是歸家,他們各有營生,也有依舊讀書的。大人要是早來兩年,他們能早兩年上進,或許……唉……”

“窮地方就是這樣,總有一批人沒趕上好時候。”顧翁說。

祝纓道:“我記得有幾個人上回辦思城縣的案子的時候很有章法,我在縣裏多住幾天,你讓他們來見我。”

莫縣丞急忙答應了:“是。”

由於祝纓不飲酒,到宴散時,人人清醒。

第二天,祝纓先往縣學裏看了一看裏面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都認識她,她也認識其中一半的學生。此處學生也與州城的學生不一樣,見著她的時候拘謹的少,親切的多。

祝纓又點出了其中幾個人,問道:“你們去年往州裏考試,發還的卷子都給你們批了,都看了嗎?”

“是。”

祝纓又指了其中幾個她認識的學生,將他們帶到了清風樓。幾個學生既激動,又有點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要幹什麽。待回到了清風樓,卻見樓下莫縣丞已帶了另幾個人站在了外面等候。

彼此一照面,心頭都是一動——大家好像都共過事。這些人也都是前縣學生,因超齡等原因離了縣學回家的。不過因為許多人是有親戚關系,聯系也沒有完全的斷,其中有兩個現在還住在縣城裏呢。

他們所謂的“共事”不是指縣學同學,而是他們都共同為祝纓幹過一件事“清查黃十二郎案”。他們忙了幾個月,不但涉及了田畝、戶口,還幫著收狀子、分類等等……

那可真是一段忙碌卻充實的日子啊!

現在這是為什麽呢?

祝纓道:“都進來說話吧。”

依舊是她上座,莫縣丞陪著,學生們都執弟子禮在下面行了禮。

祝纓道:“都坐吧。”

她對這些人說話一句直接,先問離校的學生都在幹什麽,有沒有不能離開的理由。學生們都說:“只要大人有用得著學生們的地方,只管吩咐。”這話說得比梅校尉又真心得多。

又問:“林八呢?”

學生們面面相覷,低聲道:“他,回家了。”

“沒去叫他嗎?我這兩次回來都沒見到他。”

一個學生低聲道:“還是為的他姐夫的案子,哦,為的黃家的案子。他……他姐姐死了。”

“嗯?”

另一個學生小聲說:“回娘家沒幾天,想不開,上吊死了。”

“去喚了他來。”

學生裏一個人趕緊起身,跑到林家,將林八郎叫了來。林八郎比之前看著委頓了不少,蓄了須,看著比實際年紀大了一點。他低著頭,向祝纓行了禮。

祝纓讓他坐下,又問:“你如今在做什麽呢?”

林八郎小聲道:“學生家裏世代務農,如今便在家裏幫忙。”他這幫忙也不是下地,就是收個租管個賬,再給家裏侄子開蒙等等。

祝纓道:“有沒有別的打算?隨我去州裏,如何?”

林八郎猶豫了一下,仍是搖頭:“學生習慣在家了。”

祝纓又問:“你願出仕為官嗎?”

林八郎小小激動了下,內心掙紮,猶豫的時間更久,最終還是搖頭:“學生自知資質不佳,又駑鈍,情願耕讀傳家。教家中子侄奉公守法。”他的姐姐到底是死了,他參與了辦理那個案子。姐夫是錯的,甚至外甥們的下場也有姐姐大鬧驚動了天使的緣故。但是畢竟是他的親人。如果姐姐還在,他也願意出仕。姐姐死了,那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