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喜糖(第3/7頁)

竇朋樂了:“那他們別的就更賣不過你了!賣不出去,別州以此為生的人怎麽辦?我的稅怎麽辦?”

祝纓道:“不是那個意思,大人請看,數是不是這麽算的?單價乘以總量就是總數?”

竇朋點了點頭。

皇帝道:“怎麽說?”

祝纓道:“一州所產總量就收這麽多的稅,以後量多了,依舊是收這麽多。以現在一州糖稅為例,若現在是一千斤糖,賣出後收稅一萬錢。就以一萬錢為準,以後賣出兩千斤糖,還是收一萬錢。將現在的稅金固定,能產多少、賣多少,各憑本領。朝廷的商稅不減,百姓的支出不增反降。”

竇朋道:“即使日後產糖再多,朝廷賦稅也不會增?”

祝纓笑道:“只管算白砂糖與赤砂糖兩樣,其余不在此列,還按市價征收。糖的種類還是很多的。”

竇朋勉強同意,他也沒把話說死:“如此,可以一試。”

在座的人都知道,這個執行中肯定會遇到些底下人加碼。比如,從產地出來過幾道關卡?每道怎麽收?收幾次?朝廷規定一般就是收一次,實際上則未必。還有跟著官船的商人,也是逃稅。

他們如今能制定的不過是一個規範,一如所有的律法,執行的時候必有荒腔走板。但是他們得定個調子。

於竇朋,只要收的稅不少,他的目的就達到了。只要考核官員的標準還是賦稅,官員就不能不管耕地。

於祝纓,只要讓梧州的糖稅減下來就行。兼並到天下大亂,還很遙遠,她不過順口一提。

皇帝道:“詳情你們再議。”他就是同意了。

……——

出了大殿,竇朋的臉色稍緩,剛才是給皇帝看的,顯得他為國家的稅收在盡力。接下來就是給政事堂看了,他當然知道如果降下一種生活常用品的價格對百姓有利,出來他就不再板著臉了。

竇朋對三個丞相一揖,說:“相公,如此一來就要仔細核算了,我這便著手計算。”

施鯤笑指著祝纓道:“你與別人的數還罷了,他的數你自己與他講。”

祝纓又忙向竇朋討情:“尚書,方才多有得罪,我知尚書是為國家計。我的俸祿也全從中而來。”

竇朋面色一緩:“年輕人腦子就是好使啊!只要不動搖根本,我也樂見國強民富。”

兩人又做一番和解,剛才爭執就算過去了。竇朋心裏也有一個大概的底,認為祝纓這一套“糧食增產、糖降價”的辦法並不是全無道理。他與丞相們匆匆告別,回去算稅了。

祝纓亦步亦趨地跟在三個丞相的後面,鐘宜問道:“你怎麽還跟著啊?沒事幹了?”

祝纓道:“還有點兒事,得跟相公請示。”

鐘宜警惕地看著她:“你又要做什麽?”

祝纓道:“梧州的官員還缺著呢。”

王雲鶴道:“梧州不是羈縻麽?原南府留任,其余的都是當地現補。你回去擬了名單,報給吏部就是。還是你又有什麽歪主意了?”

祝纓道:“不敢。那我就去找吏部協調了?我想帶著這些盡早回去開始做事,山上氣候稍遲,路上緊著點兒還能趕上宿麥播種的尾子。”

施鯤道:“我還道是什麽事,你與吏部協調不下來麽?還不快去。”

祝纓笑道:“是。”

她得了這一聲就自己跑到吏部去了,她自己的告身之類要取,又有章炯等人的重新定級之類。又報了一些梧州的官員資格,她留了兩個,預備安置藝甘洞主又或者是索寧洞主之類的人。當然也將仇文、蘇燈、花姐的名字和職位統統給報上了。

因為蘇鳴鸞的堅持與祝纓的配合,梧州的官員裏特別加了一條——女人也能做官。當時蘇鳴鸞已經是阿蘇縣的縣令了,政事堂也就沒把這個當回事兒。現在祝纓舊事重提,說這個醫學博士也要是個女子,吏部也就一把給批了下來。

除此之外,刺史府因級別夠了,獄丞是個有品級的官位,不過這個她不馬上填上小江或者江舟的名字。女丞的官階是早經朝廷許可了的,這個就不急,回去再報也來得及。因為祝纓打算將盡可能多的職位都用上“當地人”,至少戶籍得遷過去。這個得跟二江協調一下。

花姐就比較好辦了,她的戶籍本來就亂躥,改成梧州是自家協商即可的。

然後是顧同,顧同要做個縣丞,祝纓也從吏部給他選一個縣。這個縣不能在梧州,也不好離梧州太遠。就定在盧刺史的地盤上,祝纓順路就給他捎回去了。盧刺史正在推廣宿麥,當地氣候與梧州差別沒有那麽的明顯,顧同過去方便做事。

對趙蘇,她也想有類似的安排。不過趙蘇要先自己考個試,考過了皆大歡喜,考不過再說。

她今天要安排的另一位非梧州官員是另一個人——河東縣的王縣令。沒能把河東縣也更弄過來就算了,把王縣令留給卞行,祝纓直覺得不可以。王縣令的任期本來就快到了,祝纓順口一提,便給他也往北調了一調,出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