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喜糖(第2/7頁)

她還是先去政事堂裏蹲點丞相,皇帝的一桌菜她家吃了,糖稅的事情可還沒定下來呢!她自己去找戶部要減糖稅的定價,竇朋不把她轟出去就不錯了。得政事堂發了話,她才能讓竇朋跟她坐下來“聊”這個稅的事,不然人家不跟她談。

她順手把自己寫的請封的奏本給交了,就在政事堂的廊下站著等。孫一丹還在政事堂做事,也依舊請祝纓到值房裏坐等。祝纓道:“我多站一會兒,等會兒要求什麽事兒才能準呐。”

孫一丹笑道:“祝大人有什麽事是不準的呢?”

祝纓道:“那可說不好。”

閑磕了一陣兒,一個小宦官匆匆走過來,說:“都忙什麽呢?陛下說……誒?祝大人,正找您呢!”

祝纓忙問:“有什麽事麽?”

小宦官笑道:“一轉眼您就不見了蹤影,陛下與相公們說事,說有事要問您。請吧。”

祝纓只好跟著他往裏走,他們到了大殿後的一座殿前停下。小宦官道:“相公們與竇尚書他們都在裏面了。”去通報了,然後出來叫祝纓進去。

昨天本來就是在說糖的事情,以前的經驗,這種事需要下面議個大概了,再拿到皇帝的面前。竇朋才做戶部尚書沒多久,冼敬留給他的坑並不多,接手的攤子沒有想象中的糟糕,正準備大幹一場,皇帝和政事堂留下了他,告訴他:糖稅得減!

這怎麽行?!

竇朋頭發都要豎起來了!他才接手戶部,憑什麽就要減他的收入?朝廷要花錢的時候如果他拿不出錢來,就是他的失職。到時候他說“糖稅少了所以不夠用”,上頭是不會體諒他的難處的。

竇朋仗著自己是尚書,借留下來面聖的機會當面提出了反對。

因為昨天的一個故事,皇帝對祝纓的興趣多了一點兒。他見竇朋反對就多過問了幾句,讓竇朋等人與祝纓在禦前討論這個事情。老頭子想看個熱鬧。

祝纓就被從政事堂裏薅了過來。

竇朋卷起了袖子,等著祝纓。旁邊還有一個看熱鬧的司農寺卿。司農寺的活兒跟戶部有關聯,其轄下的太倉署就是祝纓才做官的時候領俸祿的地方。此外竇朋還帶了他的度支郎中。

祝纓一腳踏進殿裏,背上就是一寒,只見皇帝微笑,丞相也微笑,竇朋的眼神卻相當的不善!

…………

皇帝咳嗽一聲:“糖稅的事情,你且說來。”

祝纓看看竇朋,將自己對政事堂說過的話又簡要說了一遍:“商家講薄利多銷,收稅也是一樣的。貨多了,收得才多。一時重稅,無異於殺雞取卵。糖也類比於鹽,並非為了逐利,而是為了食用,就不能以得稅抑商的想法來辦它。”

竇朋道:“那要多久?不管多久,眼前怎麽辦?”一個皇帝越到後期花錢的事兒就越多,你還不能說他敗家!

祝纓是有準備的,她說:“南府……哦,梧州三縣的產量如果無意外,明年就能翻一番。我會接著試驗,讓它產量更高一些。一旦成型,我把制糖的法子公開,讓凡有心有力的人都能制糖。”

竇朋的眼睛瞪大了一點,說:“此事斷不可行!糖是重利!一旦放開,人皆種蔗而不種糧,產糧既少,國家財賦不足,又易饑荒,動搖國本!”

祝纓道:“尚書想想甘蔗的產地,北方是種不了的。南方也要合適的地方產的甘蔗才好,次等的甘蔗制糖效果不佳,或者無人收購或者自制成本高比不過別人,很快就會種不下去。”

竇朋道:“荒唐!那也要耽誤好些功夫。再者依舊是要占用南方的耕地,南方也不能減產。”

祝纓道:“宿麥已經逐漸種開了,據我所知,除了梧州三縣與河東縣,毗鄰之州府亦已推廣。糧食總產量不會減少,反而略有盈余,能改善生活。”

她又將老鄉陳知府、與鄭家有關系的盧刺史等人的名字報了上來,說這些人已經開始種宿麥了。稻麥兩季,產量不能保證一定是翻一番,但也能騰出來不少土地種甘蔗。反正,現在是足夠的。

施鯤喉嚨發癢,咳嗽了一聲,宿麥?這怎麽像是串起來了?

竇朋微微皺眉,仍然嫌最近糖稅如果大降於他不利。雖說糖稅之類不是國家財賦的大頭,少一點也是少!

祝纓道:“您看,之前四縣的完糧納稅並沒有減少吧?且地方官員也不至於眼看著下面的人統統種甘蔗吧?我種了甘蔗,稅也沒少交呀。”

但這還是不能解決竇朋現在的問題!他說:“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隅,然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眼下怎麽辦?今年縱使你交得沒少,糖稅一減,別處又要少了,不能這麽減。”

祝纓道:“當然啦,那分批分部行麽?”

皇帝道:“你詳細說說。”

祝纓道:“譬如,我梧州的糖價低,就照低價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