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不(第3/5頁)

冷雲住了腳,站到書桌前,雙手撐桌,道:“你幫我出個主意吧!我可不想出京!”

鄭熹不動聲色:“主政一方不好麽?多少人求都求不來。”

“那是他們。我!不!要!”冷雲很堅決,“我在京城好好的。”

鄭熹看著冷雲十年如一日的跳脫,心道:我要是能像他這般,倒好了。

他的指尖摩挲著案上鎮紙,這事兒他比冷雲知道得更早,冷侯前陣子就跟他聊過了。

冷雲做著大理寺的少卿,頂頭上司是那位頗有些本事的竇大人。竇大人查案是長項,在大理寺如魚得水。他為人尚可,冷雲不是個爭權的人,不像裴清,裴清也是個能幹的人,但是一個能幹的、有根基的副官與空降的想幹些事的主官之間必有些爭執。爭執到最後,裴清去了京兆府做了少尹,算是升了。由於巫京兆無為而治,裴清這個少尹想幹出點什麽實事倒也容易出彩。

以往,前面有個裴清頂著,冷雲繼續做他的富貴閑人。裴清一走,少卿就剩冷雲一人。冷侯又搶先與竇大理打了招呼,竇大理既要收服大理寺做些實事,又看在冷侯的面子上將冷雲也視作半個子侄有意“鍛煉”他。凡是認真栽培人的,必是要讓這個人多做實事、多練真本事。

冷雲散漫慣了,哪受得了竇大理這樣手上有真本事的人認真教導?成日叫苦連天。竇大理也沒想到,冷雲一個少卿,三十好幾快四十的人,竟不能成為一個認真履職的副手,何其荒謬?不成!縱不上進,也得稱職才行!否則他對冷侯也不好說話。

竇大理自己能幹,對副手的要求就高。此時大理寺上沒有一個裴清頂著,下沒有一個祝纓安排種種瑣事,冷雲恨不得請個長假不去應卯。許多次做夢,夢到一覺醒來竇大理已然調走了。

冷雲散漫,他爹娘不是凡人。越看這孩子越不像是個能憑自己本事上進的,他爹冷侯將心一橫,決定趁自己還活著,扶他上馬再送一程!總在京裏任副職,總得挨上司的調-教,竇大理算是不錯的了,換另一個看不慣的天天找茬兒,冷雲不用心國事不是白挨打麽?被個幹練的上司說一句“不堪造就”,冷雲的風評立時降到周遊一類,那可就太冤枉了!

滾吧你!去地方!歷練一場混個主官當當,以後再回來也就有點資歷能在京城司衙裏當主官了。到時候再想混日子就比較容易了。

兒子是自己的好,再好,也得承認冷雲有點廢。這樣的廢物刺史想從能幹下屬手裏搶政績也是不容易的,容易被下屬撅。老下屬就不一樣了!瞅來去的,也就祝纓這兒快能出成績了。而魯刺史恰到了該調回的時候。

冷侯各方思量,給兒子選了這麽個既能避開熱心上司、自己主持,又能貼心下屬的地方。州府雖然也不太好混,廢物上司容易被下屬給架空,祝纓雖不是在州城裏,但是對地方上必然是了解的,有祝纓給提醒一下,冷雲只要不被別人坑,就安靜呆著,萬事別多管,蹲那兒蹭著就行了!

十年來,冷侯見過祝纓許多次,對祝纓之為人也有一些了解,認為祝纓對“自己人”一向厚道雖然機敏但不會坑他家的傻兒子,因此十分放心。

冷侯辦這個事前與鄭熹通了個氣。鄭熹以為,祝纓只是個縣令,無論是羈縻“獠人”還是推廣種麥,這兩樣政績想要做得大都不是一個縣令的職權能夠實現的,想有更大的動作至少得是州府一級的官員,朝廷是絕無可能讓祝纓現在做個刺史的,吃獨食是不可能的,怎麽樣都得便宜一個上司。與其便宜別人,不如便宜冷雲。

以冷雲之脾性,既沒耐心也沒能力去管那麽許多的事,垂拱而已,只消祝纓給他提醒一二,別讓他掉坑裏就行。祝纓也可借冷雲之勢行事省去許多麻煩,兩下各得其便。屆時,冷雲、祝纓都能有政績可拿,過不幾年各自升職回京。

鄭熹就不反對,故而提前給祝纓去信,讓她心裏有數。因正式的任命還沒下來,鄭熹不便在信中詳述,但是只要提一句冷府有意,祝纓自會準備妥當。

誠然,冷家不大缺錢,但是誰也不會嫌錢多。地方上是比京城容易弄到錢的,不少窮京官兒都巴望著任幾任地方發個財。冷侯甚至暗示,祝纓可以借著冷雲這個刺史的名義做些“經濟營生”,他很相信祝纓撈錢的本事。祝纓摟的錢拿出多少上供給鄭熹,這個冷家都默認了。

所可慮者,乃是政事堂知道冷雲是個什麽德行,必不肯讓他去禍害地方。

冷侯將能想到的都準備好了,最後再請嶽母出馬,皇帝首肯,自然水到渠成。政事堂想反對都反對不過皇帝。

冷侯將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鄭熹看著冷雲上躥下跳,緩緩地道:“我可真羨慕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