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不(第2/5頁)

…………

趙蘇拿著祝纓的名帖,鄭重地到了鄭侯府上拜見。

鄭侯府前門房一堆的人坐在長凳上等著拜見,趙蘇理理衣衫。他身上穿著祝纓送的鬥篷,在京城還不算過時,內裏是在成衣店現買的冬衣。

到了京城才發現他身上的一切都帶著些“南蠻”的影子,很容易就被人一眼認出來。從口音,到衣著,到佩飾再到飲食,等等。從接近京城的驛站開始,這些細節就無時無刻不在磨著他。

到得後來他也想通了,只換掉太明顯不合適的,其余也就隨它去了。他打消了親自將白雉進上的念頭,將白雉交給小吳,經政事堂呈上,又囑咐小吳不要提及是自己攜白雉上京,只說是福祿縣和阿蘇家進貢的。

進京之後,他就與小吳約好分手各辦各事。小吳熱心地想為他到各府引個路,他卻婉拒了,只請小吳將他領到祝宅認個門,又打聽祝宅還有什麽娘子親戚之類,得知只有看房子的曹家老夫婦不由微微吃驚。

他帶了數名仆從,祝宅只有老兩口,住進之後頗有點鳩占鵲巢的意味。趙蘇更加謹慎,只住在前院的客房內,仆人也往在門房裏。曹家老兩口實在,與他們推讓一番,自搬到了門房居住,將馬廄之偏房讓給他的仆人了。

趙蘇先不想買房置產的事兒,只管閉門讀書,考試的時候拿了身份名帖去報名,考完錄名,堪堪在最終錄取的人裏考了個倒數第一。他暗道僥幸,也暗自警惕,不敢小瞧了天下讀書人。

倒數第一也是考上了,他這才整理衣裝,拿了拜帖去鄭侯府上拜見鄭熹。

來京有些日子了,雖然是用心溫書,趙蘇卻不是個書呆子,於京城種種多少有些認知,知道鄭侯府不大好進。他提先請了小吳引路,又備了厚禮,門房了紅包也都準備了。

小吳見他先考試再登門這作派,心道:大人說得沒錯,趙小郎君是個心裏有主意的人。我只管看著就是,只消他別壞了大人的事,隨他怎麽行事。

門上瞧著小吳眼熟,也接了他們的帖子,打開一看是祝纓,管事就換了臉色,笑吟吟地對小吳道:“我想起來了,你又來了!這是要回去了麽?怎麽不過了年再回去?有緊急差事?”

小吳道:“不是我的事,是這位小郎君,這是我們大人的義子。”

“哎喲!是小郎君麽?”管事看趙蘇的眼神由公事公辦的平易近人變得親切了起一點,“三郎可好?小郎君什麽時候進京的?快請進來坐,稍等,小人去通報。”

趙蘇在門房一眾候見官員的目光中跟著踏進了門去,心中莫名有了一點點的小驕傲。

趙蘇見祝纓之前,以為朝廷派到福祿縣偏僻地方的官員都是庸常之輩,不過運氣好才得為官,其人本身並不如何高明。見了祝纓之後才覺得天下確實是有些有本事的人。一路進京也見多了愚人,便以為像他義父那樣的人世間也是少有的,不如義父很正常,他自己仍是個俊傑。

考試最後一名錄取之後,又重新審視了自己,覺得偏僻地方出身,確乎是容易被人鄙視的。

如此反復,此時終於將自己位置找得準了。他對管事道:“早就來了,本該早早拜見的,瓜田李下,晚生名譽且不足惜,唯恐人誤會了大人,故而等考取之後才來。”

管事笑道:“小郎君有志氣的。稍等。”

管事讓他們在外面等自去通報,不多會兒便來說:“小郎君請隨我來……”

話音未落,便有一人在門外將馬韁繩一扔,風一般卷了過來,路過他們還問了一句:“七郎在家嗎?”

管事忙說:“在的。冷……”

“行了,我認得路,我找他去!”

管事忙對趙蘇道:“小郎君稍等,那一位是大理寺的冷少卿,與我們大人、三郎都是舊識,他為人爽直好開玩笑,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咱們且避他一避。”

趙蘇道:“好。”

管事見他也有禮貌,又收了他的紅包,便小聲對他說:“小郎君不必太拘謹,三郎在府裏一向與我們相熟的,七郎待三郎與別人都不一樣。”

管事心裏評估著趙蘇。

趙蘇知道他在看自己,也任他打量。從小到大,他被許多評估的目光看過,京城人的目光並不比家鄉的更讓人難以忍受。他也明白了祝纓說“真想把你扔到京城”是什麽意思,京城什麽人都有,“獠女之子”實算不上特別不同。

管事看他沉得住氣,心道:不如三郎可親,禮貌耐性倒有點像了。

趙蘇只是詢問一句:“不知大人有何忌諱?”

管事笑:“大人一向待人寬厚。”

他兩人慢慢悠悠說幾句話,鄭熹書房裏就熱鬧得多了。

…………

冷雲在裏面來回踱步,鄭熹不動如山,一旁的甘澤、陸超穩穩地垂手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