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返京(第3/7頁)

祝纓今年辦得熟了,春耕前幾天就提前將鄉紳們聚了來,向他們提出了租借耕牛的事。

顧翁等人去年是主動提出來配合的,收租金時又十分省心,不用再派人下鄉對賬。縣衙信譽不錯,他們都說:“聽大人的。”

祁泰連合了七天的賬,才喘了一口氣又被祝纓叫了來,他的眼皮耷拉得更長了。說話愈發有氣無力:“在下這就去取去年的舊表來。”

他去年做了個表格,今年打算拿這個當模板,照著去年的樣子往裏填。各鄉村有多少戶,租多少、租多久,算幾個租金。再有各鄉紳家有多少牛馬,各用多少天。

兩下合上就是全無問題了。

如果祝纓敢讓他重新做,他就要咬縣令了!

祝纓看他這半死不活的樣子也知道他累得狠了,她也不打算折騰,去年辦得下來就證明表格好用,她說:“可以。”

各鄉紳也都回家去找自己的賬,有添了牛馬的,也有生病宰殺的,約了三日後再回來報賬,一同協調。

…………

士紳們來縣衙協調耕牛的前一天,甘澤帶著兩個人先來了!

曹昌見到表哥又驚又喜:“你怎麽來了?”

甘澤一臉灰土色:“三郎呢?”

“在裏面。”

“快!”

祝纓聽說甘澤來了也小吃了一驚,問道:“難道有什麽事?快請。”

她沒有在縣衙裏見甘澤,而是讓他們到後衙家裏去。進了後衙就讓杜大姐準備吃的,又讓曹昌準備住處,甘澤與曹昌一處住,侯五還沒回來,另兩個跟著的人就住侯五的屋子。這兩個也都是鄭侯府上的人,與祝纓也是面熟的。

甘澤先跟祝纓進書房裏回話,道:“三郎,我長話短說。侯五到京城了,他有點年紀了,七郎說,筋骨雖然強健,返程慢慢走也行,要再趕路怕要累死在路上了。就派我來。蘇匡的事,七郎已然知道了。”

“怎麽說?”

鄭熹只讓甘澤帶來一句話:“蘇匡是咱們什麽人?”

甘澤又拿出鄭熹的信來,鄭熹信裏說:京城的事兒他還應付得來,就算應付不來,祝纓這裏也不要半途而廢,讓她好好在福祿縣裏幹,別總擔心京裏。真有什麽事兒,他會派人來通知祝纓的。此外也提到了東宮,說近來魯王頗得聖寵,但是東宮還好,聽到什麽流言也別信。三千裏地,什麽消息傳到福祿縣都得傳變了形。

等等。

最後提到了蘇匡一句,讓祝纓:依法。

祝纓心道:懂了,該賣的時候就賣了他。

祝纓向甘澤打聽:“聽說他娶了房好妻?”

甘澤撇撇嘴:“呸!養不熟的白眼兒狼!敗家子!”

蘇匡投鄭熹,本就不是什麽“君臣相得”,他給鄭熹辦事,鄭熹也提撥了他。鄭熹一走,蘇匡在大理寺就得另找門路了。他不像左丞,經祝纓引路投了鄭熹甘心留守。蘇匡又年輕又有野心,此人不能幫他,他就要換個廟來燒香。

他投的又不是裴清,裴清代掌大理,讓他分左丞之責是因為左丞辦事效率不如祝纓,裴清是為公務計。為私心計,裴清也寧願用祝纓那位鮑同年而非蘇匡。

蘇匡一手又握著大理寺的部分公產,一面又有自己的上進心思。理所當然要從中揩油,先是從中貪墨,求娶了一位休致官員的女兒。經嶽父家,又搭上了宦官羅元的線,花錢更多。漸漸入不敷出,就動起了用公款放高利貸的心思。

高利貸的利高,折本的風險也大。裴清是被祝纓慣壞了,大理寺的上官們在祝纓的時代從來不用關心任何一點庶務上的麻煩,所以裴清一般不問賬。竇朋手下沒有過祝纓這樣的“大管事”,到了之後他查賬。

蘇匡這虧空填不上,就開始變賣官產。竇朋是個精明的人,起初還懷疑是裴清搞鬼,為此還拜訪了鄭熹,大理寺的賬本緊接著就被人燒了。接著就有了查賬這一出。

不過現在竇朋和裴清似乎達成了一點點共識,但是蘇匡的嶽父家也沒不管他,羅元似乎也不想馬上放棄蘇匡。

甘澤道:“這群閹人,看錢比別人更重。”

祝纓又問左丞,甘澤道:“他有數著呢,悄悄見過了七郎,如今正貓著。”

祝纓又與他說了一會兒話,杜大姐那兒飯好了,祝纓道:“吃飯吧,再歇兩天再往回趕,侯五不禁這樣趕路法,你就經得住了?”

甘澤笑笑:“好。”正好,他也想看看表弟曹昌都幹了什麽狗事!他媽的!一刻不看著一刻不行!

…………

曹昌還什麽都不知道呢,他只知道快春耕了,大人又得忙起來了,他得好好伺候著。

他把自己的衣服鞋襪都準備了兩套,綁腿準備了三副。先招待表哥吃飯,再讓表哥休息。與甘澤同來的兩人看這孩子老實得可憐,都勸甘澤:“咱們還有兩天才走,一路也累了,先睡一晚,這孩子又不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