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出巡(第3/6頁)

常寡婦開口,張仙姑聽得雲裏霧裏,張仙姑說話,常寡婦也聽的七零八落。

張仙姑方言不行,看到首飾卻看懂意思了,連連擺手推據,口裏說:“犯法的犯法的!要抓起來的!”

“犯法坐牢”是張仙姑的噩夢,丈夫孩子都蹲過大牢了,尤其是女兒,是萬不能再叫她出事的。

常寡婦也聽不懂張仙姑的話,也看懂了張仙姑的意思。也是沒想到,這祝縣令看起來油鹽不進,家裏人居然也這般清廉!

那一邊找祝大走門路的人也是鎩羽而歸。

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麽一家子人,一個貪財的都沒有?!

心裏不滿之余竟也有了一點佩服了。

卻又共同擔心,怕越是這樣的官兒越能折騰!趙翁猶豫地說:“要是如王相公那樣,自然是最好的!就怕這不圖財,就要圖權、圖名,那可就完了!他才問我趙蘇的事兒呢。”

顧翁大驚:“你怎麽不早說呢?”

一群老頭子、半老頭子夾著幾個年輕人,都憂心得不得了。生怕這新來的縣令作什麽夭!他們寧願這貨折騰他們,也不想他引了獠人亂起來,那可真是後患無窮。

祝纓不知道他們對自己的信任這麽脆弱,還跟士紳們討論修渠的方案,以一縣之力滿足所有地主的願意顯然是不可能的。她和諸“父老”約定了先整修幹渠,同時再開五條支渠,這是今年的計劃。明年繼續修幹渠,開新渠。最終形成一張水網。

有兩姓爭水的,以本地降雨來看,水的問題應當是不缺的,大部分的問題是由種莊稼時水的集中使用引發的。

祝纓道:“都不必爭,我與你們設水門,分水。以在冊田畝數為基準。一百畝田,三十畝的就分三成,七十畝的就分七成。分完了,再有多余的,再漫灌。有飯一起吃。真覺得太吃緊了,咱們就加緊修渠,也可開挖池澤蓄水。不過今年還是要愛惜民力,咱們一年一年的來。”

手裏尚有隱瞞的田畝的人有點傻眼,卻也說不出什麽來。

顧翁看她又不像是好大喜功的樣子,問道:“您這要……幾年……”

祝纓道:“怕我一下就走了?放心,我都會盡力安排的。”

此外,還有新括之隱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沒有太多的積蓄,好好的人,誰當隱戶呢?以前還有豪強管一管,現在就得朝廷考慮他們的生計了。祝纓又親自將新入冊的人口、田畝所在之地跑了一遍。

一邊巡察,就地清點當地壯丁,抽丁征發動工修渠、修路。

眼看就要出福祿縣了,趙翁指著前面說:“就那兒了!西鄉。西鄉趙家就是趙蘇的家,他父親名叫趙灃。”趙翁這麽說著,實在好奇祝纓會怎麽對這個也沒有主動到縣城來拜見的人。總不能大家都挨了打,就對這小子好吧?

那邊也有人遠遠地騎匹矮馬跑了過來問:“什麽人?”

縣丞上前喝道:“本縣祝大人巡視到此,還不快來拜見?”

來人跑到跟前,滾鞍下馬:“原來是關大人。”

“快拜見縣令大人。”

這是一個精壯的漢子,膚色微黑,倒頭就拜:“拜見祝大人,小人這就去告訴我家主人前來迎接。”

祝纓道:“何必這麽麻煩呢?咱們一道吧。”

走到半途,就見路上有人飛奔跑了,又走一陣,趙蘇親自過來迎接,當路站著長揖:“晚生趙蘇,拜見大人。”

祝纓道:“不必多禮。你可幫了我一個大忙,引路吧。”

趙翁還真猜錯了,祝纓對這趙蘇就很客氣,理由很正當——白雉是趙蘇獻的,那不得客氣一點嗎?

趙翁癟了癟嘴。

…………

又走了大半日才到了一所莊寨外面,此處占地頗廣,水田在外,地裏已沒有勞作的人了。趙灃開了大門出來迎接,祝纓也不托大,在馬上欠了欠身,之後下馬步行到了趙灃面前,道:“你有一個好兒子。”

趙灃看了趙蘇一眼道:“大人過獎了。草民多病,未曾拜見大人,幸而小兒還算有些用處。總算不辜負大人的關照。”

他又與趙翁等人招呼,將一行人迎了進去。祝纓留意看這莊裏,混雜了些她不太熟悉的民居樣式,木、石都有。到了一所正式的大院子前面,又有家丁列隊相迎。祝纓看這些人裏,有些人的長相與福祿縣本地人稍有些差異。想到趙灃的妻子是獠人洞主的妹妹,心道:總會有些陪嫁的。

趙灃設了酒宴款待祝纓,又請張仙姑入內,由他的妻子招待。

祝纓道:“先不急,我們這一路來都是先辦正事。”

趙灃道:“久聞大人幹練寬厚,草民家中繁衍出的未及上冊的人丁都已上報了。還有些人是拙荊陪嫁來的奴婢,又有些他們的親戚來借住。”

趙翁心裏大罵趙灃是個狐狸,一句話就把多拿多占的都推給獠人了!又不能當面罵出來,憋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