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出巡

“咋又要出去呢?”張仙姑捧著個碗,吃驚地看著祝纓。

祝家從來沒有“食不語”的家教,他們更喜歡吃飯的時候說事兒。祝纓在飯桌上就把準備出巡的事情又說了,張仙姑和祝大聽了都不大樂意。張仙姑嘴快,先問了出來。

祝纓道:“管一個縣的事情多著呢,哪有只耍威風不幹事這樣的好事呢?”

祝大道:“我瞧好些官兒都是那樣的。”

張仙姑放下了碗,扳著指頭給祝纓數著:“先到了這兒,話也聽不懂、跟個聾子啞巴似的,家具都是現弄的,吃的也吃不慣,得虧有人家祁家小娘子幫忙。接著是那個破爛刺史又找你的茬兒,好容易頂回去了,手上又是個大破爛攤子,才糊好了,你又開始噼哩啪啦地打人。如今秋糧也收了,你的差使也糊上去了,該安穩幾天了吧?你又不!”

祝大在一旁幫腔:“對啊!以前我咋沒見著咱們縣令大人們這麽忙呢?我說,你好歹歇歇。這時節要是在京裏都該整治一腔羊,好好煮一鍋湯補一補啦。”

祝纓道:“想喝羊湯啦?這兒地氣比京城熱,再等半個月我再收拾啊。”

“我不是跟你要吃的!我說事兒呢!”祝大氣結。

花姐道:“小祝,羊湯的事兒我來收拾,你甭管啦。”

祝大道:“你怎麽也跟她學著啦?”

祝纓道:“娘也說接的不是個好活計,那不得多出點兒力麽?我也不累,出門有馬,吃飯也有人給我辦了。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可今冬我要不盯著,一準有人偷懶,又要耽誤明年的事。我才來,不能將事情做壞了。”

祝大道:“咋?他們沒瞧見都打成那樣了,還敢?”

祝纓笑道:“咱們不是才從京裏出來的麽?我每年經手多少殺頭的案子,也沒嚇住人不犯法呀。我累一點,咱們就能過得更安穩一點。現在天氣也還算好不是?到底涼快一點。”

張仙姑道:“那行,我還是跟你一起去。”

祝纓這一次是想把秋冬水利、兩條路都順路規劃了,再到趙蘇家那兒瞧瞧。想了一下現在這氣候張仙姑應該不至於在路上生病,就說:“行。等這一路看完了,咱們就能回來好好準備過年了。”

張仙姑嘟嘟囔囔地:“哎呦,又得收拾行李了!”

到了福祿縣之後,因為語言不通,也沒別的事兒幹,一看縣衙空空蕩蕩完全不像是一個過日子的樣子,張仙姑才花了兩個月的功夫把後衙漸漸填滿了。才有了個家的模樣,又要出行了……

此時天氣雖然不算寒冷,卻也有了點涼意,要帶的衣服就多了一些。張仙姑又收拾了兩只大箱子衣服鋪蓋才罷手。

……——

次日一早,祝纓先到縣衙內理事,今年的大事幾乎都完成了,她留了一些官吏在衙內維持日常的運轉,自己與關丞一道去巡視。

關丞道:“下官?”

“對啊,你地面熟。”祝纓說。在她到來之前關縣丞是常駐本縣最大的官,必然是熟悉許多事情的。

祝纓帶著關丞、祁泰等人,先挨個鄉地看水利情況,定下來各鄉幾條主要幹渠的工程。帶著祁泰也是為了算土方、人工之類。福祿縣的地勢不像京畿附近那樣一馬平川,它縣內起伏不平,即使是有較大片田地的地方,田地周圍走不多遠也是丘陵山地。地勢一旦不平,水利工程就不能照著她在京畿學的經驗來了。

得重新琢磨!

好在福祿縣原本不是一片空白,舊有不少灌溉渠。關丞自己沒有很鉆研這些,但是見得多了還是能給祝纓講解一些的,他說:“您來瞧這兒,這個渠它就不能直來直去的,得繞個彎兒,這裏的路也是這樣的,不能一條道筆直地從山腳直沖上頂上,得盤山而建。”

懂了,工程量也就繞著彎兒地翻著番地上去了。

祝纓道:“去將顧翁請來。”

顧翁是一直住在縣城而非最近被祝纓半強迫薅過來住的,他有不少田產是在縣城周圍的。顧翁此人,家國情懷有,但不多,可是他的家產在這兒,必然會關心與之相關的一切事務,農田水利方面多少能說一些。不止是在福祿縣,全國各處都有這樣的士紳,他們甚至比地方官更關心家鄉的一些事。例如死了的李藏,家鄉的氣候如何是否有水旱災變、糧食是否減產之類,他都關心。

顧翁也關心貫穿他的田產的水利工程。

才出縣城沒多遠,再請顧翁過來也不過半天功夫。有了顧翁,祝纓就能問到更多的東西了。

顧翁道:“這一片的水渠好有幾百年的光景了,這一段是朝廷征發民夫修的,那邊那一小段繞過來的,還是老朽祖上自掘的渠哩!渠也不敢亂挖的,不然,到了雨水大的時候都沖壞了!幹渠有石頭壘一下更好。那邊那一處,要是有條渠,還能再開出些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