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說破(第4/6頁)

朝廷此時也終於把新的京兆尹給定了下來——太常寺卿給調去了當京兆尹。

這個結果不好也不壞,僅比沒有京兆尹好上那麽一點。這位仁兄與施鯤是同類,他做太常的時候,楊六郎得空就四處蹓跶散播各種小道消息也沒見他把楊六郎怎麽樣。跟大理寺做鄰居,龔案那麽沸沸揚揚的,也不見他過來伸頭看一眼。

就這麽個人。

祝纓也只能慶幸,小江的度牒算是弄下來了,也算多個保障。因為老穆要從花街上搬走了,照看小江的人少了一個。她知道這件事,是因為她那賃的舊房子還沒到期暫借給了老穆住。老穆說自己年輕時身上有傷,現在臨河住了濕氣大,總是酸痛,想搬個舒服點的地方,但是房子一時沒有找到。祝纓手頭緩過來了,也就不把那房子轉租了,先讓老穆住著,不收他房租。

但是心裏還是憂愁的。

老馬老穆為什麽收手呢?京城□□不好混。現在都要出山了,又是為什麽呢?

她現在還是安全的,但是……風氣不一樣了。

祝纓回家的時候,順路捎了一包熱熱的糖餅。進了家門,自己先叼了一個,熱乎乎的,豬油白糖餡兒,香甜!往曹昌嘴裏塞了一個,她抱著剩下的進了二門。西廂裏已點上了燈,張仙姑和祝大在寫字,一手的墨!

兩人是見著讀書寫字就頭大的人,但是經花姐勸說,也覺得“是得多認兩個字,不然聽不懂斯文話,自己說話叫人笑話,也容易被人騙”,又因沒有別的有意思的事做,天又冷,也不大方便出去玩,都下了決心要學習。

可惜兩人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年紀又大了,進展十分緩慢。

張仙姑因此很不好意思,覺得用個石板石筆就行了,學這麽差就別浪費筆墨紙張了。祝纓道:“那我掙這麽些錢是為的什麽呢?”

他們才開始用紙筆。

但是字是真的醜,學得是真的慢。虧得花姐有耐心,一天教幾個字,不會就重頭再來。連杜大姐都跟著學了幾個字。花姐並不拿什麽經史子集的教材,也不拿幼童啟蒙的那些書籍。她先揀記賬用的字教幾個,再揀自己的藥材名稱之類教幾個字,準備下面的課程教些生活中的用具的名稱,都是實用或者是有實物的,更容易學一點。

學習最難的是入門,只要有了興趣,沒學得逆反了,後面就好了。老兩口原有些純樸的善良,只要再條理清楚一些、能聽明白祝纓現在這個層次的日常事務就可以了。不必逼兩個人考狀元。

目前來看,兩人適應得不錯。張仙姑尤其在意,她之前識字比祝大少,可不想被這蠢老頭子比下去!祝大又想在張仙姑面前還要占個上風。兩個學得都不怎麽樣的人還要攀比,又都一樣不怎麽能學得進去,經常學到一半就互相吵了起來。張仙姑因自己某一生字學得比祝大快,就說祝纓是因為像自己才聰明的,祝大就說祝纓是他老祝家的種。祝大因某字自己之前就會,嘲笑妻子,挨了老婆打。

鬧了不少笑話。

雖然是想學了,可是閨女回來了,有個借口把這學業給撇一邊,二人都歡呼雀躍,看糖餅比往日更加順眼!

祝纓與花姐都哭笑不得,花姐道:“洗手啊!都是墨,別吃進去了。”

祝大早吃完了一個,說:“不幹不凈,吃了沒病。”

晚上吃飯的時候,祝大和張仙姑就互相說對方學得不好之類,祝纓看在眼裏,心中很是感激花姐。

吃完了晚飯,祝大和張仙姑累了一天決定早點睡覺!

祝纓也不去書房看書了,為了省點炭,她拿了今天要看的書回了臥房,就在床前弄了張小桌。花姐也有時候可以盤一盤自己的賬。

兩人正各忙各的,外面仿佛有了點動靜。祝纓出去一看,自家四周什麽事也沒有。祝大和張仙姑睡著了沒醒,花姐倒是披衣出來了。祝纓道:“上樓看看。”花姐也囑咐出來的杜大姐:“別亂走。”

二人上了二樓,推開了封回廊的菱格窗,就看到遠處火光沖天!有人家失火了!看方向還是個好地段,同樣大的院子得比她住的這個貴一倍以上的地方。她有點緊張地看著,直到火被撲滅,才不用擔心大火會蔓延過來,殃及她的家。

花姐道:“也不知道是誰家。”

祝纓道:“那也是明天早上的事了。那邊住的都不是一般人家,不至於一燒就什麽都沒了。”如果是普通的富戶,一燒就窮了,如果是權貴之家,也不缺人手救火,窮的只能是他們的佃戶。

祝纓又開了二門,對起來的曹昌說:“沒事,遠處走水了,睡去吧。”

…………

直到第二天到了大理寺,祝纓才知道昨夜一場火,燒的是熟人——鄭奕。

祝纓知道了這件事,落衙後就去鄭奕家探望。路上遇到了鄭侯府上的人正從那邊回來,祝纓問道:“怎麽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