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多事(第3/6頁)

祝家也經常來些品級不高的官兒串門,但是“父母官”還是頭一回。祝大和張仙姑都點緊張,祝大在屋裏說:“現官不如現管,可得招待好了。”張仙姑道:“咱們去拜見一面,就叫老三應付他吧!萬一咱們說錯了話呢?”他倆在面對同品級的金良的時候都不怕說錯話的,反對柳縣令誠惶誠恐了。

兩人打定了主意,也出來迎接了一回柳縣令,祝大就有點緊張地說:“縣令大人是跟三郎有事,我們就不在這兒礙手礙腳了。”跟張仙姑兩個,你蹭我、我蹭你,歪歪斜斜回了上房。

柳縣令仔細看了一眼這個院子,在京城賃房住的官員不少。不過一家的頂梁柱、父母都靠他有封贈的青年官員自己住廂房,正房讓給老人的,還是不太多的。他心裏說祝纓是“小閻王”,見到這個樣子,倒覺得祝纓為人也有可取之處。

再看出來燒水泡茶的是杜大姐,這一望見底的院子裏竟沒看到男仆,也沒有車馬之類,就更是感慨了:沒有自己先買個小廝伺候,倒是先顧著家裏。

但是祝纓管著大理寺那麽多的事,想撈錢又是極快的,也有可能是虛偽。柳縣令心道:我得再看一看才好說。害!他又不是我的同僚,我看他做甚?只要眼下這事他跟幫忙就得了!大家也只是面子情,並不深交。

等進了西廂,祝纓的臥房半掩著,房內陳設不誇張,甚至有點簡樸,卻又別樣的舒適,甚至有一點點柔和的味道。這裏並不缺家具擺設,該有的都有,又別有一點匠心,幾只瓶子,也插著鮮花,一只瓷盆,還養兩條錦鯉。也有兩掛帳幔,與書房的隔斷仍是多定格的式樣,放的雖非古董卻都是各種有趣的東西。無論是竹木雕刻還是,草編、瓷器之類,無不別有一番風味。

北間是書房,貼墻一排的書櫃,全是書。

整個住處不能說多麽高雅別致,但也看得出用心生活。

柳縣令心道:原來錢都花在書上了。慚愧慚愧,是我狹隘了。

茶端了上來,品相居然不錯,柳縣令道:“好茶!”

祝纓笑道:“我也不懂茶,是從冷少卿那裏搶來的。您說好,看來明天還得去搶些!”

柳縣令聽了這一句,顧不得繼續觀察祝纓,忙說:“明天且先放過冷少卿!先幫我一個忙如何?”

祝纓道:“您何必與我客氣呢?”

柳縣令道:“不是客氣,不是客氣。寫個帖子,三郎不答應,我只好自己來啦!”

祝纓道:“要是為了那一件事,我並沒有藏私。”

“三郎誤會了,我並不是那個意思,只是這件事還須得三郎親至才好。”

祝纓道:“柳令這話說得奇怪,怎麽會非我不可?”

萬年縣令最後說了實話:“你就去看一看,別的不用幹,有舞弊的幫忙抓一抓。哎!我有重謝!”

祝纓哭笑不得,只好說:“好。”

萬年縣令肯用心那是很好的,總比找一群嬌滴滴的,或者只會扯頭花耍心眼兒的強啊!

眼看諸縣女卒選拔完畢,祝纓竟趕了好幾個場子,結果她還比較滿意——都是看起來都是比較踏實的。

有這一點插曲,祝纓自己的事兒就更得抓緊辦了。

她換了身便服,先往城裏轉一轉,為的是聽聽風評,再尋中人介紹,心裏預估了幾個地方,又問了價格,但都沒有定下來。緊接著,她就往城外去親自查看。無奈京城外面的倉庫著實不少,她看了好幾天都沒有定下來一個滿意的。

京城因為人物匯聚,每日物資消耗巨大,每日都有物品運到京城。京內的倉庫並不夠用,只好放些貴重、量少的東西,更多的倉儲其實是在京外。除了當日的鮮品每日進新,其他都是京內的小庫用得差不多了再從城外運進來補充小庫。

祝纓剛做官時領糧的那個太倉署,它有相當一部分的存糧是在京城城墻外面的,到有需要時,再調撥進來。

官府尚且如此,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大理寺之所以到了祝纓才重新考慮冬季用炭的庫房,是因為他們以前是每隔幾天去領一些放過來。大部分朝廷的用炭,它也不全堆在城裏,也是在城外的。到了分發的時候,運過來,分到各部。這樣各部就不用考慮太多的存儲方面的問題。自購的木炭也是這個道理。

祝纓要看城外的倉庫,是因為她更仔細一點,想多留點預案。

朝廷的倉儲自有建好的倉庫,還得放庫管的官吏。其他人,有些有自己的倉庫、貨棧,有些就不如需要的時候租用別人家的劃算。倉庫、貨棧的種類也很多樣,按照不同的物品的來歷,不同方位集中不同的貨物、不同的貨棧。連羊圈之類的牲口棚都有的,還提供幹草,當然也收取費用。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她還要抽空跑城外,張仙姑心疼得不行:“什麽事?要你大冬天的跑外頭受凍?以前窮,也得冬天跑活,怎麽當了官兒還要往外面跑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