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多事(第2/6頁)

祝纓道:“好,聽您的。董兄還有什麽安排沒有?”

董郎中搖頭道:“禮儀一定要緊!來歷一定清白!鐘尚書本就不喜歡生事,他又看重這個。”

祝纓道:“好。”

將二人送走,她就去京兆府要借考堂了。

…………

京兆府還挺忙的,王雲鶴卻仍然見了祝纓,問她:“今天有什麽事呀?”

祝纓也乖巧地說:“又來借地方啦!”

王雲鶴笑道:“地方是有的,不過你還得幹些事來抵。”

祝纓笑道:“是要掃地還是燒火?”

王雲鶴伸出一根指頭:“從頭到尾,我要看一看的。”

“這是說好了的。”

王雲鶴又伸出第二根指頭:“他們也要選女卒,央我向你說一句,你也幫他們掌一掌眼吧。”萬年等諸縣的選拔又在京兆府之後,馬上就要開始了。

祝纓道:“那我給他們看看步驟吧。”

王雲鶴道:“就這麽定了,他們那兒事一了,就把這邊考場收拾出來。正好,京兆的女卒也堪用的,先用來監場跑腿。”

祝纓就又被萬年、長安等縣請去幫忙把關——核對一下流程。

她把號脈這一步挪到了後面,整個流程經京兆府再走一遍已趨完善,祝纓就要回大理寺接著忙了。一是核對報名女丞的情況,二是大理寺的事務,公務日清之外還有雜務。

報考者的情況她與陰、董二人共商,三人一同簽字。也只能看些字面上的,某地人氏、年齡、籍貫、父祖三代。人住在哪裏也不知道,也不好打聽,只能就紙上的看著沒毛病就簽字。與陰郎中設想的不同,還真的幾個“嬌小姐”來報考的,其中一個父親甚至是正六品——可惜已經死了。

核完了,張個榜,公布通過考核的人員的姓名。只此一項,就讓其中三個人退了——名單往墻上掛著叫人指指點點?

日期定在了十月十六到十月十八日,考三天。由於最終竟有一百來人考試,祝纓不得不與王雲鶴再次協調,得臨時加考場,又得再一批調紙筆備用。

王雲鶴都詫異了:“怎麽女丞也有這麽多人應考麽?”

祝纓道:“興許是因為考中就做官?”

王雲鶴道:“無論如何不可掉以輕心!我來盯一盯這件事,你那裏也要仔細。”

“是。”

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人家打的是“考個官,好嫁人”的主意,“哪怕考中了卻不去做這個牢頭呢?”這又是後話了。因為此前是沒有這樣的“女性官員”的,所以無論閱歷豐富如王雲鶴,還是精明如祝纓,都沒有預料到還有這樣的想法存在。王雲鶴如果嫁女兒,用不著這樣,祝纓更是完全沒想過這件事。

兩人一套忙,祝纓眼見這事兒要耽誤她“大理寺的正事”,趕緊見縫插針,在準備考試的縫隙裏抽空去安排了今天冬天大理寺的薪炭。

取暖是貫穿整個冬季而兼及秋末初春的,凡有一點不合適,寒冷的天氣會一直往人身上刮刀子提醒著:有人辦事不利落哈!

大理寺的薪炭也分幾個來源,有上面一總撥發的——這一項占了極大比重,有大理寺自己設法燒制的,最後如果還不夠,就拿現錢買一點。後兩項得衙門比較富裕,且主政、主管肯做人才能有。

祝纓要先把這三樣的比例給評估妥當了,照去年的賬估計一下今年能撥下來多少炭、怎麽領。又要計劃炭堆放在哪裏、如何保存運輸。再自籌燒炭,她還沒參與過燒炭,決定也去看一下怎麽燒。炭也分幾等,有極貴的,幾乎沒有煙氣,也有劣質的,味道比較沖且燃燒起來也不容易暖等等。最後是預備一筆錢,專為這兩項不夠時臨時購買之用。

再就是薪炭在大理寺內部如何分配。按各有等級有差是一定的,鄭熹肯定是用最好的、最多的,其他人呢?祝纓膽子很肥,計算了長官們的用量,而不是一股腦的買太多上等炭浪費掉——在他們身上省一點,折成普通的炭就夠好幾個小官小吏非常暖和了。

一切計劃停當,她就要親自檢查庫房了,薪炭不能在皇城裏堆放太多,所以各部在外面也是有庫房的。有的是自己的公產,有的是臨時租用的。祝纓琢磨了一下,把大理寺今年的炭分城內、城外兩個庫房堆放,萬一其中一處出了意外,另一處還能頂上。又預備,安排一處燒炭的窯,這兩處不行了,現燒也要能保證供應。

城內的庫是繼承之前的,她只檢查一下安全情況就行。接下來就是準備去城外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儲存地點以及安排燒炭之窯的事,不想被萬年縣的柳縣令堵在了家裏。

祝纓因為自己有事要忙,與諸縣敲定了流程之後就堅辭了列席。哪怕萬年縣令非常的堅決,寫了帖子給祝纓,被祝纓婉拒之後,他竟然便服登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