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情(第6/7頁)

人情做這些也就夠了,再多就不好了。祝纓精心挑選了幾組名單,後面綴上了各人的特長。吏的幾個,比較容易就通過了大理寺正的篩選,他們只問一句:“可要用心審查!因刑部私賣人命,才有刑部、大理寺的一番風波,都是因小吏弄權!”

祝纓道:“都有保人。這一個,父親是京兆府的仵作,家學,幾代都在京城定居。那一個,三人做保。這一個,本府的胡丞做保,都是可靠的人。”

由吏選官,祝纓說:“都是用過的人,這個是做過賬的,日後有貪贓等事可備用……大人亦可出題考試一番。”

這二位哪懂算賬?都說:“要考點律條才好。”

“大人所慮極是,這幾個都是懂律的,只因不夠格考明法科等,才選的吏。這幾個,倒是只有些賬啊、驗屍等上的本領,只好擇進來再教了。下官這就去準備,讓大理寺上下都粗讀些律條。”

大理寺正滿意了,在上面簽名。

祝纓拿著這張單子再去報給鄭熹。

鄭熹看她準備得周到,笑道:“瞧,這不是歷練出來了麽?”又問,“溫嶽說,你家大姐治好了他母親的病?”

祝纓道:“婦科病,外頭大夫不方便,大姐剛好在尼庵裏幫個忙,施醫贈藥,學會了些。她有點事做,既能幫到人,自己也不會總悶著。大好青春,幹點什麽不好?”

鄭熹道:“也就是你慣著她。不過也不錯。”

“那是!”

鄭熹看她得意的樣兒,道:“倒不像你姐姐,倒你閨女!這麽得意!”

“反正是我親人。”

鄭熹拿筆圈了幾個人名,道:“拿給裴、冷二位看看,他們要沒旁的意思,就照你這個單子來辦。”

祝纓看他沒有把所有名額都用盡,就拿著去給另二位看。冷雲不管這個事兒,說:“他都看過了,還能叫我挑出毛病來?”沒管,裴清又取中了一個吏,點做了録事,說:“余下的你看著辦吧。這回沒取中的,帖子留下,下次有要補的時候,先從這些人裏選。”

“是。”祝纓發現他們把官員的名額點滿了,吏的額沒怎麽管。

她把這些待選的吏湊一塊兒,也請大理寺正簡單出幾道題,考一考。然後大人們只要看她最後取中的人的答卷,覺得差不多,就都同意了。吏嘛,還要怎麽管?這不是交給祝纓了麽?鄭熹得了一個祝纓,就像祝纓得了一個花姐,方便極了,這些事,誰要再費心去管?

祝纓拿著最後的定稿,不由怔住了。這樣的各司其職,讓她又一次想起了端午宴。

每一個上位者,眼裏都有不少的才俊。有人以為自己是唯一,那他從一開始就錯了。

…………

祝纓辦好了這一件事,京兆府那裏也給她送來了一張帖子,是王雲鶴寫的,給她定了個時間,就學問的問題要與她討論一二。

說討論是擡舉祝纓了,祝纓的學問比王雲鶴還差著幾十年的積累呢。

她抱著請教的心,趕緊去京兆府。哪知王雲鶴拿出一份稿子來給她看:“這是我新寫的,你再來看,比之前如何?”這是以那天兩人夜談為底稿,王雲鶴又重新整理潤色出來的。祝纓一邊看、一邊記,看完了,把稿子還給王雲鶴,道:“您這回寫得可更明白了,但是有一些省略了。”

“刪削刪削嘛!”王雲鶴說。3

他寫完這篇文章十分高興,又與劉松年討論了一番,最終成稿。

祝纓見他高興,趁機提到了自己準備的另一個問題:“晚輩買了幾畝薄田,然而……”

“嗯?”

“原本貧寒,沒有家業,現在做了官,置了幾畝薄田。因為祖宗八代都不會種地,左鄰右舍也都不是幹這個的。他們說灌溉很重要,可是我不太懂,那天聽大人講過。我想開渠引水的話,不知道要怎麽做。”

勾得王雲鶴說:“看看去。”

祝纓直接把王雲鶴帶到自己的田裏走了一圈。祝纓說:“大姐說,要有水渠,我不知道要怎麽開。看起來有些費工。”

王雲鶴嚴肅地說:“京畿地面,這事我不能不管!這一片如果灌溉得宜,都是良田呀!這水渠不是隨便開的,也要有規劃。你年輕,不太明白,我來告訴你……”

祝纓從王雲鶴這裏學到了什麽地勢,如何開渠,怎麽算工,有高位差的地方怎麽處理,寬闊河道行船,打擊權貴的水力碾房,以及風水。京畿動工程,是要注意風水的,不留神就要被參了。

祝纓的本意是狐假虎威,京兆尹到了自己的地頭上轉一圈,並且由自己作陪,兩人指指點點。有些人就不敢打她這幾畝薄田的主意。

王雲鶴的指點她也要蹭!

兩面蹭了個夠的祝纓開心地陪著王雲鶴回到京裏,心裏美極了。顛著回到家,正要向花姐報告這個好消息,回家卻看到杜大姐拿著花姐的一身衣服要洗,衣襟上一片血。杜大姐自己裙子上也有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