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管氏(第2/6頁)

他問:“可曾對人說起?”

王司直苦著臉道:“不敢。”又把自己的處置,以及路上遇到祝纓的事說了。

鄭熹點點頭:“他果然有長進了。”

王司直松了一口氣,心道,休致的俸祿保住了!他又小心地加了兩句:“馮夫人還京的事兒,老人都知道一些,她們家出了一個義仆的事叫人感慨,也沒什麽大新聞。如今大理寺新來的人都不大清楚前情,就怕小孩子們不當回事兒說出來。要叫他們知道利害呢,就又得說出陳相公,這又是宣揚了,如何處置還請大人示下。”

鄭熹耐心地聽他說完,道:“君子本就不該議論苟且事。”

王司直苦笑道:“小官小吏,閑著沒事兒也沒錢耍,就耍耍嘴皮子。”

鄭熹道:“是麽?”

王司直心中忐忑,不知道鄭熹這是什麽意思,又不讓他走,又不說接下來要做什麽。鄭熹指了指一旁的位子,道:“坐。”又讓人拿了本書給王司直看。

王司直書也不大看得進去,半晌,鄭熹擡起頭來,王司直趕緊放下書,順著鄭熹的目前望過去,只見祝纓走了進來。

鄭熹問道:“如何?”

祝纓一臉平靜:“差不多了,只有管氏下官不敢擅自提問。”

鄭熹對王司直道:“好了,供詞留下,你回去什麽都不用講,接下來的事情自有人管。”

王司直舒了一口氣,將供詞扔下,暗道:真是老了,是得趕緊休致,這個案子一結,我就寫個奏表。

他不再停留,匆匆辭去,留下鄭熹問祝纓:“還有什麽事嗎?”

祝纓猶豫了一下,問道:“能把這個案子借給我用一下嗎?”

鄭熹問道:“怎麽?你還惦記著馮家對你父母無禮的事?可以記,但是最好不要用這件事情!這事說大不大,咱們按下去,告訴該知道的人一聲就得。說小也不小,你要鬧出去,就不小了。”

祝纓是個孝子,為了撈巫蠱案的親爹上天入地的,鄭熹印象很深刻。借機報復前嶽母再正常不過了。

祝纓道:“不是為那個,那位夫人,嘖!我要弄她也不在這個時候。他們家當年拿個義仆換了大姐,這事兒您是知道的。大姐接回了京,那個可憐的替身呢?大姐在州府的時候就很惦記那個人,然而不知怎麽的,人家就是找不回來。大姐又不當家,能有什麽辦法?如今,我想借這機會就悄悄地把這事兒給辦了。沒了逆案的大旗,底下辦可也未必認真。我保證行文做事不出紕漏,還請您成全。”

她邊說,邊把一疊供狀放到鄭熹案前。

鄭熹一邊翻一邊說:“你總是操心太多。”

祝纓道:“那您允了嗎?”

鄭熹道:“唔。不許傳揚開去,你打算怎麽做?”

“就說,為查龔案,與管氏有關。凡官妓,都是在冊的,什麽丟了找不到了,轉去了哪裏必有主官印鑒,哪怕是死了都得勾個賬。”

鄭熹遙指著她,說:“借逆案生事,膽大包天。”

祝纓道:“旁人借逆案是叫人家破人亡,我借一借,使人骨肉團聚,是撥亂反正。老天要是公正也想叫我替它操心操心,好叫它也歇一歇躲個懶。”

鄭熹笑罵:“愈發說得無法無天了!”他把案卷擲給了祝纓,“滾!”

祝纓滾了,鄭熹又說:“回來!陳萌要是問你,你怎麽說?”

祝纓道:“您要讓他知道?那我就如實講。本不想告訴他。”

鄭熹道:“他們自家人知道,倒不礙事。去吧。”

…………

祝纓抱著案卷走了,她也不去提審什麽管氏,龔劼不好審,管氏也是大理寺的鬼見愁。擱鄉下縣城大牢裏,牢頭就能進獄裏的婦女生不如死,大理寺這個地方還是要點臉的,犯官、犯婦來了,一般不羞辱。

但是管氏這個人由於出身的關系,一般男人對女人的羞辱,在她這兒完全沒用。不但如此,她還反過來羞辱這些官員獄卒。

祝纓倒是不怕她這個本事,但是進了大理寺,她也得守一點大理寺的規矩,也得要點臉,總不能指望她拿出神婆嫡傳的罵街無賴本事,跟個前娼門出身的在牢裏對罵吧?

況且根本不用提審她。

王司直在鄭熹那裏的功夫,祝纓已經在大理寺獄裏走了一圈了。王司直審案的副手是鮑評事,祝纓的同年,兩個人打個照面,互相問個好。

祝纓開門見山就說明了來意:“遇到老王,事情可大可小,我來看看用不用幫忙。”

鮑評事道:“王司直當時走得急,只交代不許離開不許動,我就讓犯官、獄卒等都在這裏不要走動說話了。祝兄,到底怎麽回事兒?你怎麽匆匆過來了?這難道是什麽大事不成?那婆娘心夠毒的。虧她想得出來!可總不至於為這個興師動眾吧?老王這是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