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棘手(第3/5頁)

祝纓又請拿出內庫的清單,請宦官和長史與她一起清點,將兩份單子對比,又問各個東西擺放在哪裏。卻是分散在各個門類裏的。上等的絲綢一處,金銀器皿一處,玉器珠寶一處,香料一處,珍貴藥材一處……各處都丟了貴重東西。

祝纓盤膝坐在地上,想道:要是我,為什麽會這麽偷?又該怎麽把這些東西弄出去呢?

那邊,太妃已派人來催:“已丟了這些日子了,不在這一晩上,不要餓壞了我的乖乖。”將幾人硬是叫到了前面去吃晚飯。

祝纓心中十分不甘,臨出內庫,還回望了兩眼,又堅持提著燈籠繞著內庫轉了一圈。內庫外面連棵樹也沒有,也無處躲藏借力。王府地方不小,庫房還不是緊靠圍墻的,巡邏的人都會繞過來看,且墻也是完好的,連墻上漆的紅漆都沒有剝落。

地上的腳印也看不出端倪。

祝纓沉默了。這案應該能破,但是,她幹不太快,畢竟她對失竊的東西並無了解,連嫌犯和證人都不讓她問,只有長史和宦官出面轉述。如果王府肯的話,懸賞征線索,灑出人去鋪開了搜贓物,可比現在這樣快多了。

然而又不行,還能讓“外人”插手。

祝纓又極想把這件事做成、做好,還得考慮不能得罪了王府裏的人。

她得好好想想。

…………

那一邊,王府的主人們卻是等不及了,他們還要招待鄭熹好好吃飯呢!

老太妃和高陽郡王也不要鄭熹現在就給他們個結果,老太妃見他們臉上沒有喜悅的神情就知道眼下沒有個結果,她也不惱,嗔笑道:“哎喲喲,我的乖乖,還跟小時候一樣,一旦功課沒能立時叫師傅誇個上等,臉上就帶出來了。”

鄭熹對上外婆,也只能哭笑不得地叫一聲:“外婆!”

祝纓從中竟聽出了幾分撒嬌的味道。

老太妃很吃這一套,親自給外孫找理由,說:“就算是去廟裏許願,也得燒的香煙飄到菩薩座前祂才能知道不是?”

又向兒子誇外孫:“七郎心裏有咱們,聽了信兒就過來啦。”

順便又說祝纓也辛苦了:“可憐見的,小小年紀這麽奔波。來人,陪他去好好管待茶飯,你們也不許嚇著他。”

祝纓又被長史給親自陪著吃飯去了。

王府長史,跟大理寺的少卿一樣的品級,這就是讓裴清陪祝纓吃飯,祝纓可不敢往上面坐。裴清,那是大理寺吃午飯的時候都不跟祝纓一個屋,賞一盆雞湯就是給面子的主兒啊!

祝纓硬是不坐,長史看她不像沮喪的樣子,倒有幾分欣賞這小孩子的心性沉穩,笑道:“你是七郎帶來的,是客。年輕人,在這裏不必像外間他們那樣推來敘去的。”

祝纓道:“既然不用假客氣,就算隨意一坐,您看看您這樣的人才,再看看我這樣的年紀,也該請您上坐的。”

長史笑道:“好吧,你我同坐。”

兩人勉強平坐,一時酒席上來。祝纓先說:“容晚生以茶代酒,謝您今日招待。”

長史道:“但飲無妨。”

祝纓靦腆地說:“恐怕酒後失態誤了事,今天的事,我還得好好想想。”

長史也不勉強,與她飲了一杯,放下杯子讓了一回,才問:“怎麽?竟有些眉目了麽?”

祝纓道:“晚生見識淺薄,好些事情看到眼裏了,還沒理個明白,還須仔細想想才好。要是才有了一點兒進展就大呼小叫的,說我輕狂事小,辦下去又進展艱難叫府上白白期望豈不惹人厭了。”

長史道:“唔,小小年紀,十分通透,不愧是七郎都看重的人。既然自己肚裏有數,我便不啰嗦啦。請——”

長史舉箸,祝纓也捏起了筷子。她看了眼流水般上來的席面,又遇到了看失物單子時的情況——她連人家王府的菜都有一半兒不認得是什麽東西!只能認出個雞、魚的形狀,又認得幾個丸子、菜蔬之類。別的,就都沒見過了。

王府看鄭熹面子上,待她確實不薄,上的東西她都不認得了!

到於妙妙家裏,東西她都認得,不過東西好些、貴些,縱沒用過也是見過的。後來進了州府,也長了一點見識。再到京城,她也做了官,便以為京城繁華,比州府是強的,但也不過是因為地域不同、東西才有差異。鄭侯府上,她只進過鄭熹的書房,鄭熹的書房是真正讀書、理事的地方,還不覺得過份奢華。

直到她見識了王府的庫房、酒席!

王府丟了萬金以上的東西,還不著急,還能再湊出另一份相仿的,且除此之外各自依舊奢華。

挾了一筷子肉塊,吃進嘴裏十分猶疑,竟不太能確定這是什麽肉,也沒人給她報菜名兒。祝纓心道:我可是在知府家廚房學過的啊!可見官員與王府差別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