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埋線(第4/4頁)

祝纓道:“我懂我懂了,就像金大哥家那失火的案子,也得鬧個一天一夜的。龔案又不是一個縱火能比。”

鄭熹冷笑道:“一天一夜?陳相回家,不鬧個兩三月他家裏還理不順呢!不過你沒見著而已。”

祝纓不敢多嘴了。

正說話間,甘澤來通報:“蘇評事回來了,正在外面求見。”

祝纓眨眨眼,大理寺裏是有個姓蘇的評事,年紀不過二十來歲,聽說父祖都是幹這一行的,祝纓進大理寺的時候他已經被派出京辦案去了,沒想到現在回來了。

鄭熹道:“叫他過來吧。”伸手指指身邊,祝纓就站了過去。

蘇評事生得儀表堂堂,身材頎長,白凈面皮,唇上一抹髭須,白面有須,是個書上寫的標準的美男子的樣子。

雖然風塵仆仆卻於清瘦中透著精神幹練,見了鄭熹行禮也是順暢而利落。祝纓心道:這是個能幹事的人。

鄭熹對蘇評事顯然也比較滿意,用和緩的聲音問他:“一路如何?”

蘇評事道:“幸不辱命。”

鄭熹聽他回復案子,是一樁爭產的案子,總是大家族裏的腌臜事。吃絕戶,人家原有個年幼的兒子,被族人抱走出繼,再發嫁了寡婦,奪了家產。然而這孩子有志氣,長大之後有了出息,往官府裏訴了冤屈。地方官收了賄賂又包庇宗族,這孩子一路上告。連官員都告了。

涉及官員,大理寺接了這案子,派了蘇評事出去。蘇評事出差、查案、回來,人證物證拿到了,幾經周折還把寡婦給找到了,又找到了發嫁或曰發賣的買主。舊案查清,官員賄賂的事兒自然也就順著查明了。案子辦得實在漂亮,運氣也是實在的好。

祝纓知道,一般這種事情,孩子未必能活到長大,寡婦未必能活到孩子爭氣,寡婦或許已經轉了好幾手,找也未必能找得到。

鄭熹含笑點頭,指一指祝纓道:“祝纓。”又對祝纓說:“□□。你們兩個在大理寺,又是年輕人,以後要好好親近,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兩人互相問了好,笑著叫了聲蘇兄、祝兄,鄭熹便將兩人都打發走了。

出了侯府的門,□□對祝纓一拱手:“祝兄,我才回來,還沒回家,等安頓下來,再與你好好敘一敘。”

他話說得四平八穩,樣子卻頗顯熱情,祝纓卻不是個省油的燈,也跟他笑著:“那可太好了!我正煩惱沒個年紀相仿的人一道說話呢。”其實她已經看出來,這個□□怕也是個挺費油的燈。

鄭熹選中的,回來先拜私宅,嘖!鄭熹掌大理,必不會只把寶押在她一個人身上,□□恐怕也是鄭熹選中的人之一。雖然不是個用來掀桌的小吏,也得是個拿來打先鋒的。她祝纓身上有的一些鄭熹用得到的地方,這個□□必然也是有的,倒是可以暗中看一看,能不能從他這裏學到些什麽。

兩人一同往街中走去,十分巧的,要先同行一段路,才要分手,卻見一個熟臉的人過來:“三郎!原來你在這裏!走!咱們吃酒去!”

□□含笑看著祝纓,祝纓無奈地看著馮大郎,這位“大舅哥”怎麽就在這個時候出來了呢?才說的“沒個年紀相仿的人一道說話”!她跟馮大郎,是真的不怎麽熟的啊!

祝纓心裏苦冤苦冤的,臉上卻是一派的平靜,從容對□□一拱手:“蘇兄,明天見。”

□□表情不變:“明天見。”

祝纓目送他走了,才問馮大郎:“吃的什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