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大實話不好聽(第2/3頁)

“將領庸碌,邊軍自然荒廢操練,日常的操練難以保證,遇到戰事時,必定慌亂,此為其三。”

“有此三者,邊軍戰力便難以提振,故而,臣覺得當以此三處著手,陛下馭極以來,整飭軍屯,整頓軍府,申令諸邊將領勤守操練,其實已經是在提振邊軍戰力,只不過,此非一日之功,尚需時間方能見效。”

這番話說的倒是也算有見地,但是,明顯沒有切中真正的要害,或者說,於謙隱隱約約的,在避重就輕。

他到底是在朝堂上混跡這麽多年的大臣,雖然一時之間,猜不透天子真正的想法,但是,推測一下還是可以的。

說到底,天子留他下來,無非還是為了孛都的事情,於謙雖然不知道,天子要怎麽繞這個彎,但是,他話裏話外的這個意思,其實還是說,陛下您別折騰了,咱現在折騰的夠多了,就等著時間推移,自然一切都會變好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因為說了之後,也改變不了什麽,其實仔細聽一聽就會明白,朱祁鈺問的很大,是機制上的問題,但是,於謙答的很具體,都是可操作性很強的措施。

這二者雖然看似殊途同歸,但是後者,卻始終不可能真正觸及到根本,只不過,這個問題並不是於謙所有的,對於朱祁鈺來說,也是一樣的,他也沒有要就此糾纏的意思,他的目的並不是這個,而是……

“先生沒有回答朕的另一個問題!”

朱祁鈺搖了搖頭,看著於謙,認真的開口道。

“按照先生的說法,或許數年乃至十數年之後,邊軍戰力可以緩緩恢復,但是,如何能保證邊軍戰力能夠保持呢?”

沒等於謙有所回應,朱祁鈺長長的嘆了口氣,道。

“不論是整飭軍屯,還是整頓軍府,又或者是整治官場流弊,都不過是一時之策罷了,當初太祖洪武年間,何嘗不是政治清明,戰無不勝?”

“然而經年累月之下,依舊弊病叢生,朕仍在一日,則可奠安朝局邊境,然朕並非真的萬歲,倘數十年後,朕已不再,大明如何能不再重蹈土木之禍呢?”

這番話前邊還好,說到後面,直接讓於謙站了起來,他的神色有些不安,拱手道。

“陛下龍體康健,東宮太子殿下賢德仁愛,豈用作此憂慮?”

見此狀況,朱祁鈺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擺了擺手,啞然失笑,道。

“先生不要亂想,朕沒有說太子不好的意思,只是有所擔憂而已,歷朝歷代,王朝奠安以後,總是流弊叢生,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並非君上一人之功過。”

“朕只是在想,如何能真正保邊境安寧而已。”

“陛下心憂社稷,實乃萬民之福。”

於謙這才放下了心,與此同時,他也開始真正思考天子提出的這個問題。

沉吟許久,於謙的眉頭皺了又松,隨後又更加皺緊,神色頗有幾分復雜,似乎是想到了什麽,但又遲疑著似乎在顧及著什麽,沒有開口。

見此狀況,朱祁鈺倒是沒怎麽猶豫,直接張口挑破,道。

“先生可是想起了,當初瓦剌一戰之後,對朕所提的九邊戰略?”

於謙嘆了口氣,躬身一禮,但卻依舊沒有開口。

不錯,順著天子剛剛的那番話,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九邊!

誠如天子所言,邊軍戰力廢弛,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有為之君或者是忠直之臣,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革,那麽,的確會讓朝政煥然一新,便如現在天子登基之後的種種作為一樣。

但是終究,這也只能延緩,而不能徹底解決,朝廷不可能時時有忠直有為的大臣,也不可能次次有英明聖斷的君主,過上數十年,等他們這一代人漸漸凋零,這些弊病又會重新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剛剛所說的那些對策,說白了,都只能解一時之患,而如何能夠解長久之患,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得不說,天子的深謀遠慮讓於謙感到佩服,而當他真正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自然也就想到了曾經被否決掉的九邊軍鎮。

想要讓邊軍的戰力保持長期的強盛,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君主是否賢明,朝中文武是否和諧,內政是否清明,國庫是否充裕,乃至是將領們是否能恪盡職守……這些都會成為最終決定邊軍戰力的因素,而這其中每一個,都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

但是,這不代表問題就無法解決,於謙要考慮的目的,實際上最終是保持邊境的穩定,讓邊軍維持戰力,是最可靠的辦法,但是,卻也不是唯一的辦法。

思路一打開,辦法自然就來了,既然邊軍的戰力影響的因素太多,而且,大多都是無法掌控的,那麽,就想想現在能夠解決,並且不會被其他因素影響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