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2/4頁)

內閣就像是一個小朝廷,關系復雜,每個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利益,選擇自己的盟友。

這本來對於王翺來說,是不利的一點。

因為他是一個外來者,其他的閣臣,要結交盟友,首選都不會是他。

而且他作為首輔,如果拉攏太多閣臣,也必會引起朝野上下的忌憚,被彈劾結黨。

所以王翺選擇了聯事而不聯人。

通過閣議的形式,讓閣臣們在某件政務上達成一致,共同發聲,但是這些閣臣本身,並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

如此一來,在需要在朝堂上發聲的時候,王翺能夠把內閣所有人擰起來,但是這些閣臣本身,又並沒有和他結黨。

內閣的言路暢通仍在,每個閣臣的獨立性仍在保持,首輔的超然地位和個人權威卻悄然確立。

平心而論,換了其他的大臣來當這個首輔,想要確立自己的地位,要麽就是用首輔手中的分票權強壓,要麽就是拉攏閣臣,和其他的閣臣相爭。

前者太過剛硬,前段時間王翺和陳循等人爆發的經筵沖突,就是他用分票權強壓的直接後果。

至於後者,一來容易被彈劾結黨,二來耗時耗力,王翺的自身情況也很難做到。

在這種局面下,王翺能夠另辟蹊徑,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這才是讓王文自嘆弗如的地方。

眼瞧著王文有些挫敗,朱祁鈺搖了搖頭,道。

“王翺此舉,有利有弊,不過是審時度勢之舉,人各有所長,先生不必如此自輕,不過經此一事,想來先生也能明白,內閣在此次京察當中,為何會出手了吧?”

閣議之制,王翺其實施行了有一段時間了,朱祁鈺知道的甚至要比所有人都早。

王翺是個聰明人。

在入閣之後,短暫的和陳循等人硬碰硬一場之後,他就大致摸清了天子對於他這個首輔的態度,同時也掐準了內閣的脈搏。

不結黨謀私,不公器私用,是天子的底線。

在這個基礎之上,對於自己提拔上來的人,天子會給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對於王文來說,這種支持是老天官在致仕前的助威。

而對於王翺來說,這種支持更多的體現在,他對於內閣的自由發揮上。

自從天子登基之後,內閣可謂有了一番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內閣定制之後的第一任首輔,王翺在行事上,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的限制。

擺在他眼前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不觸動天子底線的情況下,順利的奠定自己在內閣的權威。

所以他搞出了閣議的制度,很顯然,他猜的很準。

只要不結黨營私,不公器私用,天子對於他這個首輔,能夠加強自己在內閣的地位,是樂見其成的。

當然,閣議並非沒有缺點,它是一柄雙刃劍。

對於王翺來說,他可以因勢利導,通過閣議在內閣取得有利地位。

但是同時,如果其他的閣臣在某件重大政務上,均持和他相反的態度的話。

那麽作為首輔,他也需要妥協。

閣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內閣當中的派系色彩在政務當中的具體體現,統一了內閣在重大政務上的聲音。

但是這種聲音,有時候未必是王翺自己的聲音。

可既然有了閣議,那麽無論討論出的結果是否符合王翺的心意,最終他都必須代表內閣在朝堂上發聲。

這是他作為首輔的責任,也是無奈之處。

不過總體而言,閣議對於王翺的地位提升,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它使內閣在相互鬥爭中取得相對團結,真正成為朝堂上一支不容小覷的政治力量。

王文臉色肅然,點了點頭,道。

“老臣明白,內閣不可能一直低調下去,王翺掌控了內閣,下一步便是在朝堂之中發聲,有閣議之制在,他便能得內閣眾人相助,亦有實力在京察之中一展身手。”

之前王文輕視內閣,是因為他和朝廷大多數的大臣一樣,覺得內閣仍舊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高谷和江淵,俞士悅和張敏,王翺自成一派,相互獨立,相互爭權,自己都顧不過來,何談插手京察?

但是看過了這場閣議,他卻徹底明白過來。

王翺雖然沒有收服那些閣臣,但是卻有限度的能夠統一他們的力量。

這麽一來,內閣更多的幹預朝廷大事,就不可避免了。

畢竟,在朝堂之上,除了手中的權柄之外,威望和號召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王文身為天官,尚且對內閣如此輕視,更不要提其他的朝臣。

在他們看來,內閣只怕仍舊只是一個上傳下達,和通政司沒什麽太大差別的衙門。

所以王翺需要一件大事來宣示內閣的實力,京察,就是他們選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