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3/5頁)

大周注重禮儀,大臣之間拱手行禮並不罕見,但是原主的父親與定北大將軍乃同級官員。

他從前一直把江玉珣當做晚輩看待,還沒有行過這樣的大禮。

定北大將軍這是怎麽了?

……他的動作未免有些太過恭敬了吧。

江玉珣被對方的動作嚇了一跳,連忙擡手向他回了一禮。

定北大將軍不由一驚,他一邊向後仰身,一邊快速擺起了手來:“不敢當,不敢當!江大人千萬不要同我如此客氣——”

說話間,額頭上還冒出了黃豆大小的汗珠,整個人看上去格外緊張。

……這是什麽情況?

江玉珣的心中突然生出一陣不好的預感。

定北大將軍該不會知道自己與應長川的關系了吧?

下一刻,江玉珣便不由自主地慌了起來。

他清了清嗓子,連忙移開了視線。

今日澤方郡太守也在此處,未來一段時間這片土地將由他來管轄。

江玉珣轉身朝他看去,並迅速切換話題道:“折柔降部的生計問題,不知大人打算如何解決?”

方才也在仔細聽兩人對話的太守立刻認真道:“今年必定是要從昭都調運糧草過來,緩解燃眉之急的。至於往後……實不相瞞,下官暫時還未定下,不知江大人有何建議?”

丘奇部歸順大周不久,此事事關重大一時半會的確難以定下。

澤方郡太守是個非常務實的人,他並沒有賣關子或者糊弄江玉珣,而是非常坦誠地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江玉珣輕輕點頭,末了端起茶杯道:“丘奇部與澤方郡交界的地方,既可以放牧也能夠種田。單純放牧的確是靠天吃飯,誰也不能保證明年會不會發生像今年一樣的事情,因此……依我所見,往後這裏的百姓可以種養結合、農牧並行。”

江玉珣說的並非他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是未來歷史的客觀走向。

在原本的歷史中,周、柔之戰結束後部分折柔人西逃通過巧羅國遷至西域地區,並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另有一大部分折柔人與中原百姓加深交流,最終融入其中。

而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由“遊牧”變成了“駐牧”。

生活因此而變得愈發穩定富足。

澤方郡太守不由一頓,連忙一邊點頭一邊將江玉珣說的話記了下來。

-

江玉珣與周圍官員閑談了幾句,受降儀式便正式開始了。

幾名折柔貴族掏出長刀劃破指尖,並就著烈酒將血吞入腹中,末了還有人上前舞蹈慶賀。

彩色的飄帶在風中起舞。

手中的炬火點燃了草原上的空氣。

他們口中念叨的並非折柔話,而是就連定北大將軍也未聽過的咒言。

這些儀式對江玉珣而言既神秘又陌生,前世在博物館工作,且一直很喜歡不同文化的他忍不住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

但無論是對江玉珣還是對大周其他官員而言,重頭戲要在這之後才開始。

——為顯誠意,四名折柔貴族命手下將一群人帶到了江玉珣等人的眼前。

與周圍壓著他們的折柔戰士不同,這幾人均右衽束發,完全一副周人打扮。

還沒等江玉珣看清他們的樣子,幾人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並哐哐哐地向著他磕起了頭來。

一人雙手合十,一邊跪地求饒一邊聲淚俱下道:“饒命!江大人,各位大人饒命啊——”

“我們並非自願,而是被那群自昭都來的巫覡迷惑了心神,都是他們讓我們這樣做的,請大人明鑒!”他旁邊的人早已癱坐在地,顫著聲一遍又一遍的解釋自己的行為。

第一個人慌忙附和道:“是,是……都怪聆天台,我們本在北地生活的好好的,要不是他們攛掇並給我們錢糧,我們怎麽可能憑自己找到大漠裏去呢?”

除了這幾個人外,另有幾人雖被折柔士兵推著跪在了地上。

他們但仍直挺著腰,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顯然,這幾個人直到今日都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錯。

江玉珣與身邊的官員交換了一個眼神。

——那幾個人便是那幾名聆天台的忠實信眾,與此行的組織者了。

此時守在周圍的士兵,均是在戰場上歷練過一番的人。

他們的身上滿是殺伐之意,手中還握著泛著寒光的環首刀。

那幾名聆天台信眾完全被嚇破了膽,恨不得一口氣將近日以來發生的所有事通通道出。

聽不懂這些人在說什麽的圍觀的牧民,不禁有些迷茫地擡眸看向高台。

江玉珣則放下茶盞,並在此刻輕輕地擡起了手。

剛才還亂作一團的高台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江玉珣沒有多說什麽,而是喚來了守在一旁的玄印監,並沉聲吩咐道:“將他們幾人帶下去,在軍帳內詳細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