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5頁)

聆天台的神堂一般只有做法事的時候才會開一扇窗側,大部分時間依靠燭火照亮。

可是現在,燦爛的秋光卻從十八尺高的窗外泄入殿內,照亮了整座量天樓。

怒目圓睜的鬼神雕塑也在這一刻沒了往日的氣勢。

量天樓的另一頭,人工挖鑿的溝渠將淺溪裏的水引了過來,在這裏開出了一小片田地。

此時有二三十名百姓圍在田地旁,仔細聽著地裏的人講話,連背後量天樓開了窗都未發現。

在南巡的同時,建立學堂教習百姓“精耕之法”的皇命,已傳至周圍幾郡。

各地官員紛紛於第一時間響應起來。

相比起桃延、爍林二郡。

蘭澤郡的基礎條件要稍好一些,因此進度也是其中最快的。

江玉珣忍不住又咳了兩聲說:“咳咳,燭火太傷眼睛了,既然有這麽大的窗子,那便要利用起來。”

眾人順著他的視線向量天樓內看去。

原本空空蕩蕩的大殿上擺滿了簡易木質桌案。

“這桌案好小啊,”莊有梨忍不住走過去比劃了兩下,“感覺都不夠我用。”

和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莊嶽不同,莊有梨完全是他母親的翻版。

他們不但五官長得像,身材也是同樣的偏於瘦小。

他雖已滿十七,但看上去卻像是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

眾人不由笑了起來。

江玉珣也走了過去:“這些都是給小孩用的。”

說話間他下意識看向窗外:“等再過一段時間,百姓來此學習‘精耕之法’時,也可以把孩子也帶到這裏來學習官話,同時識些簡單的字。”

雖說朝廷有派專人至各郡協助完成此事。

但是武將出身,此前沒有做這類似經驗的喬育達,心裏還是有些忐忑。

江玉珣來蘭澤郡後,便應邀給了喬育達幾則建議。

讓兒童一道識字便是其中一項。

“學習精耕細作之法固然好,可是學認字能做什麽?”有人不解道。

另一名郎官撓了撓腦袋:“……呃,好歹讓那群小孩靜下來?”

話音落下,他便從最前方的桌案上撿起一張紙看了起來。

同時認真思考道:“紙上都是數字……可能就算種地,也要會記賬目?”

大周目前的選官制度,仍然以察舉制為主。

大部分百姓一輩子也不會想到要“識字做官”,更沒什麽閑情逸致去學著寫字、讀書。

了解這一點的江玉珣便打算借“托管”之名,先讓來學習精耕之法的百姓成為習字掃盲班的第一批學生。

——他們並不在意孩子能學到什麽。

只要有人能在忙碌時替自己看管小孩便是萬幸。

眾人七嘴八舌地猜測了起來。

同時還有人被窗外的景象吸引了注意力,欲邀人和自己一道去院內看看。

量天樓內瞬間變得極其嘈雜。

就在江玉珣想著如何委婉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耳邊忽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轉身就見——一襲玄衣的天子,帶著玄印監來到了此處。

年輕的郎官們被嚇了一跳,立刻閉嘴行禮,努力縮小存在感。

應長川將量天樓環視一周,同時令圍觀的莊有梨等人退下後,這才再一次把視線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

他眯了眯眼睛問:“愛卿為何要教他們識字?”

提問的人是應長川,剛才還在組織語言的江玉珣只得停止思考,直白回答:“臣以為……陛下早晚都要改變選官制度。”

量天樓內空蕩一片。

他的聲音也因此變得尤為清晰,並一遍又一遍地在眾人耳邊回蕩起來。

縱是已經“適應”了的玄印監,也不由為江玉珣捏了一把汗:江大人就不怕猜錯嗎?

天子不由挑眉,他沒有問江玉珣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而是笑著向對方看去,顯然是在等他繼續。

江玉珣只得硬著頭皮道:“而在那之前,朝廷最先要做的便是讓普通百姓也加入讀書、學習的隊伍之中。絕對不能讓知識被高門大族壟斷。”

建立學堂教授百姓“精耕之法”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則是掃盲。

二者既然能夠同時進行,那為何還要再浪費時間?

江玉珣原本打算改造完神堂後,再邀應長川過來仔細查看,屆時鄭重介紹自己的後續計劃與打算,沒料到他今天就來了……

想到這裏,江玉珣咬牙道:“如若不這麽做,無論怎麽變換制度,選上來的官員仍只有世家子弟。”

應長川沒有說話,量天樓裏安靜得有些過分。

他不開心了嗎?

“怦怦,怦怦——”

江玉珣甚至覺得,自己的心臟已經跳到了嗓子眼。

玄印監也低頭不語很是緊張。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不知過了多久,江玉珣終於心一橫小心擡眸向應長川看去,並猶豫著說:“陛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