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4頁)

因此,不等他從方才的疑惑與震驚中緩過神來,便又隨著天子一道,離開了方才的船艙。

樓船因形似樓閣而得名。

最上一層除了一座木質亭台外,還有一片不算小的甲板。

身為工作狂,應長川從不浪費一分鐘時間。

樓船還未駛入東南三郡的時候,其中一郡的太守就已經提前登船,向他匯報政事。

初秋,南地仍不算冷。

傍晚時分,一行人緩緩登上樓船頂層,於此共用暮食。

“……啟稟陛下,桃延郡共有四座大型糧倉,合計糧窖一百余座,一座糧窖約能儲存三千石糧食。”

說著說著,桃延郡太守的額頭上便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自從聽說皇帝要南下那日起,他便緊鑼密鼓地清點起了境內倉、口與壯男、壯女之數。*

並趕在應長川來之前背得滾瓜爛熟。

太守一邊說,內侍官一邊上前為眾人斟滿當地傳統的恬酒。

在一旁圍觀的江玉珣悄悄將杯子舉至唇邊,趁著對方說話時偷抿了一口。

沁甜味道的瞬間在唇齒間溢開,沒有半點辣意。

——我果然還是適合這種酒。

五重席上,應長川漫不經心地問道:“現今艙內共有多少石糧食。”

太守忍不住擦了擦額上汗珠,“回稟陛下,約莫十分之一……”說完立刻補充道,“等到晚稻征收上來就多了。”

說著又偷偷擡眸,小心觀察起了應長川的表情。

天子不置可否:“老、弱、官、士,還有馬、牛、芻藁呢?*”

“這,這個……”桃延郡太守目光飄來飄去,看上去有些心虛,“陛下來得急,呃……這個暫時還未統計過。”說話間,他的臉色已經差過了上午暈船的江玉珣。

大周連年戰亂,桃延郡也受到波及,產生了大量流民。

應長川說的這些,都有些不好統計。

但堂堂一郡之首,自然不能給自己找這樣的理由。

此時飯菜還未開始上,聽到這裏江玉珣便放下手中酒盞,側身悄悄把守在後面的太監叫了過來,讓他去取筆墨。

——頭雖然還有些暈,但出於職業習慣,江玉珣仍打算記一下桃延郡太守還未統計上來的東西。

誰料那小太監還未動身,天子便擡手攔住了他,同時輕聲吩咐:“不必在船上記。”

“是,陛下。”江玉珣趕忙應下。

同時略為驚詫地看向禦前——應長川不是在和太守談話嗎,他是怎麽注意到這個角落的?

說話間,樓船繼續向前,正好經過一片湖泊。

兩岸的景致不知在何時慢慢起了變化。

同座席上的莊嶽不由一驚:“外面這景象怎如此奇怪?”

見狀,眾人均不由自主地向兩岸看去。

不知是誰跟著說了一句:“湖內生田?的確從未見過。”

桃延郡太守總算松了一口氣,他忽然起身向應長川行禮道:

“回稟陛下,眼前這不是什麽‘湖內生田’,而是我們桃延郡,以及附近特有的一種圍墾方式。”

說到這裏,心有幾分底氣的他,腰板終於挺直了起來。

這位太守當年也是隨應長川一道打過天下的武將。

他雖然人不在昭都,卻有不少京城同僚可以聯系。

故而太守早就知道,皇帝最近一段時間有“屯田”之意。

想到這裏,他便迫不及待地將早早備好的話說了出來:

“陛下,剛才您看到的的田地名叫‘圩田’。用土壩在湖邊圍一塊地,再把水抽幹,便可得到肥沃的新圩田了!”

“原來如此……”坐在江玉珣身邊不遠處的薛可進恍然大悟。

應長川雖然沒有明說為什麽要帶薛可進一道南巡。

但朝臣百官均已猜到幾分——他八成是有意要薛可進帶人,在東南三郡屯田。

由此看來,江玉珣當日的提議非常有戲。

太守還在說,薛可進越聽越動心:“圩田不但方法簡單、省時省力,而且圍出來的湖底淤泥正好肥沃,適宜耕種。假如能夠推廣,東南三郡也可大量產糧。”

桃延郡太守隨聲附和道:“臣明日一早便可同陛下前去圩田邊上細看。”

接著又滔滔不絕地介紹了起來。

江玉珣:!!!

這可不行!

聽到這裏,他的頭被嚇得都不像方才那樣暈了。

江玉珣本能地抿緊了唇。

雙手也隨之緊緊地攥在了一起。

桃延郡太守顯然早有準備,他口若懸河、語速極快,完全沒有給人打斷的機會。

就在江玉珣想著如何開口的時候,應長川忽然將視線落在了他的身上。

“愛卿可是有話要講?”

“正是,”江玉珣終於松了一口氣,他半點也不客氣,直接站了起來,“回稟陛下,臣以為桃延郡太守所言絕不可行。”

“你——”太守當即瞪圓眼睛向他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