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父女

長安城中, 三元市裏,春來醫館門前,人頭攢動、門庭若市。

今日醫館特設義診, 所以前來看診的病人一早便排起了長龍, 秩序井然地等待著。

如今的世道,雖說恢復了昔日盛景,但叛亂過後,整個長安城中窮人也是不少, 看不起病的大有人在。

司露是三年前回到長安的, 見過戰火後長安滿目瘡痍的慘狀,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病死街頭……

那時她便盡己所能,辦了這間春來醫館, 把春熙、春草、郭蘭兒也一並拉攏了來, 幫助戰亂後有病難治的長安百姓。

春來醫館的初衷便是設義診,幫助那些窮苦看不起病的百姓,那時戰亂剛過,窮人眾多,司露秉持著能幫一個是一個的原則,救助了無數百姓。

這些年,眼見著長安漸漸恢復生機, 城中的窮人越來越少, 但義診這個習俗還是保留了下來, 只不過從七日一次,變作一月一次。

在司露看來, 義診便是春來醫館的初心, 所以每月的這一日,她都看得格外重要, 黎明時便晨起,奔赴醫館,開始接診。

到了天光微亮時,醫館已接待了不少病人,知道外頭的隊伍還很長,為了不讓大家過多等待,司露忙得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留。

春草心疼她,端著茶碗走進內室,勸她歇歇。

“姑娘,喝口茶,潤潤嗓子吧。”

司露接過茶盞輕抿一口,旋即又對她道:“春草,你來得正好,這位婆婆的肩頸需要灸治,你把她帶去後室,與蘭兒一起替她施針吧。”

“好。”

春草應下,領著那老婆婆出去。

這三年來,她們幾個跟著司露學了不少醫術,如今,針灸、理療皆不在話下。

那老婆婆感激涕零,千恩萬謝著離開。

“謝謝您,姑娘您可真是活菩薩轉世啊。”

那老婆婆走後不多時。

一位看起來年過七旬的老媼,由身邊的孫子攙扶著,慢慢悠悠走進來,手捧一面簇新錦旗,上用絲線繡著“妙手回春、心濟黎庶。”八個字。

司露還未明白過來怎麽回事,卻見老媼飽含熱淚開口道:

“孫兒,還不快跪謝司大夫的恩情。”

話音甫落,攙扶老媼的那位青衫公子當即跪倒在地,對著她重重磕了個頭,言語懇切,訴不盡的感激。

“大夫聖手,治愈我祖母多年頑疾,還請受我一拜。”

那青衫男子說話清泠動聽,好似山泉,身形高挑清臒,彎下首時,宛如被風吹彎的竹節,滿身都是文氣。

他擡眸時,司露方才瞧清他的面龐,與他通身的氣質一般,亦是白凈清致、儒雅非常,尤其是那雙狹長的鳳眸,烏黑深靜,充滿睿智,宛如潭泉。

“治病救人,這本就是大夫分內的事,公子快快請起。”

眾目睽睽下,司露受了他大拜,頗為難當,虛扶一把,趕緊讓人站起來。

那青衫公子方才站起來,目光閃動,眸中感激未褪。

老媼走上前,將錦旗捧在身前,感嘆不已。

“司大夫有所不知,我張家從前亦是清流門第,祖上留下的基業,錢財不愁,可誰知會遭叛賊洗掠,只留下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家徒四壁,捉襟見肘。”

“您當日未收那診金,我兒才得以有了束脩,繼續留在書院讀書,前些日子科考,我兒中了舉,我張家的門楣得以再興,老身以為,若無司大夫當日恩情,我張家門第斷送矣。”

老媼說著說著,眼泛淚光,福身就要對她作禮,表達謝意。

“司大夫於我張家恩重如山,請受老身一拜。”

司露趕緊將人攙住了,沒有讓她拜自己。

“張婆婆,您的謝意我心領了,實在不必拜我。”

如此一幕,在場之人無不感觸。

他們都是經歷過那段叛亂的。

此刻聽著張氏訴說那段往事,都能感同身受,想起過去慘痛往昔,無不慨嘆。

他們從前,或許也都有良好的生活,只是被那場戰亂全部毀去了。

這亂世中,若非有司大夫這樣甘於奉獻的人站出來,這昏暗的世道就永遠見不到天晴了。

排隊看診的人們紛紛被觸動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司大夫,您就收下這面錦旗吧!”

一聲激起千層浪,民眾紛紛附和起來,“是啊,收下吧。”

“收下吧。”

盛情難卻,司露最終還是收下了錦旗。

張氏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與司露拜別,讓孫子攙扶自己回去了。

二人走後,醫館恢復了平靜,人群排著長隊,有序看診。

這一日,司露一直忙到夜深,認真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方才閉館。

如此忙碌一整日後,她早已是腰酸背痛,渾身疲憊了。

從座上站起身時,她活動著筋骨,伸展著雙臂,春熙見狀,走上來替她揉捏肩膀,說道:“你呀,就是太較真了,方才那幾個病情不急的,你何不放到明日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