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4頁)

當然了,也是老皇帝沒有太多找麻煩的心思,否則,莫說孫躍了,就是樊知古也難應付自如。

得知孫躍是孫光憲的孫兒,老皇帝則更感興趣了,他對那個老朽還有些記憶。而此事,自然又引發了老皇帝的一些回憶與感慨:“猶記得南平歸降,那得是將近四十年前的事情,實在是有些久遠啊!驀然回首,孫公已逝,連他的孫兒都已成為大漢的棟梁之材了!”

老皇帝這番評價,對孫躍來說,可謂是福音了,聽得他都快醉了。有天子這番話在,他下一步去處就差不了,老皇帝所言,這麽多人可聽得真真的,他孫躍可是大漢的棟梁之材!

心中狂喜,但面上還是竭力克制著,孫躍沖老皇帝躬身拜道:“陛下謬贊,臣實在愧不敢當,只應悉心竭力,為國盡忠……”

老皇帝淡淡一笑,見其恭敬的模樣,眼珠一轉,閃過少許疑思,問道:“說起來,你家也是三代為官了,你父親如今是什麽情況?”

有些把握不住老皇帝的思維,在孫躍的了解中,自家老父孫謂可與天子沒有什麽交集,一輩子似乎也只有三次面聖機會,前兩次分貝是殿試與瓊林宴上,第三次則是升任嶽州知州時。

不管心中多麽納罕,對老皇帝的詢問孫躍都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答道:“回陛下,家父自致仕之後,一直居江陵老家養老!”

“你叔父也還在職吧!”

“陛下,孫躍叔父孫讜,也是進士及第,時任荊湖北道參政,頗為幹練,乃是臣得力助手……”見老皇帝對孫家態度不錯,樊知古此時也開口了,輕笑著給孫家賣個好。

聞言,老皇帝目光落在喜悅快上眉梢的孫躍身上,悠悠然地說道:“孫氏,不愧為江陵望族!一門三代三進士,幾十年間,都在荊湖北道,且都做至道州大吏,殊為不易啊……”

老皇帝的話多少顯得意味深長,贊嘆孫氏一門在荊湖北道聲望影響的同時,隱隱還帶著一絲猜疑。

孫躍聽著異樣,眉頭微蹙,樊知古心頭則是一個咯噔,陛下起疑了!該死,怎麽忘記“異地為官”這個基本原則了!

在州縣以上高官的任命上,朝廷一直在強調異地就職,但事實上,真正做到的,只有道司一級,道司以下,就有些勉強了,似乎孫躍這樣同道異州為官的,並不算少見。但是,若真依照朝制深究此來,那從吏部到荊湖北道,都得擔責任。

就在這刹那,樊知古已然暗暗決定,孫躍絕對不能再往道司衙門上調了,甚至於,那孫讜也得盡快調離,讓那老兒換個地方致仕……

樊知古的反應,總得來說有點大,但是沒辦法,高處不勝寒啊,涉及到皇帝這種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必須得謹慎,寧肯多想想,也別因為一些大意與忽視而倒楣。

所幸,老皇帝並沒有深究此事,提了一嘴,便做出一副疲憊的模樣,沖一幹恭順狀的湖北官僚道:“今日就到這兒吧,朕乏了,你們可以退下了!”

聽此吩咐,樊知古面露遲疑,見狀,老皇帝眉頭微蹙,道:“怎麽,還有事?”

聞問,樊知古趕忙應道:“回陛下,臣等在黃鶴樓設有宴席,鬥膽邀請移駕一覽……”

聽到這等邀請,老皇帝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甚至有些惱怒,他已經三令五申,此番巡視不許地方官府搞鋪排浪費,第一站到鄂州就敢犯他的令。

不過,聽到是黃鶴樓,老皇帝還是來了些興趣,便道:“到了江夏城,怎能不去黃鶴樓瞧瞧!”

不知是為了說服自己,還是說服別人,老皇帝想了想,又吩咐道:“有君有臣,略顯不足,還當有士農工商,朕此番南巡,除了考察南國之政,也想看看人間百態,聽聽士民的酸甜苦辣。

從江夏的士農工商、良民百姓中選取一些代表,讓他們一道參加這黃鶴樓夜宴,朕要親自接見他們!”

“是!”

黃鶴樓的名氣如何,不需多說,從崔顥登樓題下那首《黃鶴樓》開始,便成為天下名樓,引無數文人騷客慕名。

黃鶴樓曾經的輝煌,屬於盛唐,也見證著開天時期大唐的強盛與富足,那時人們登樓見識不只是黃鶴樓的繁庶,更是大唐帝國地的璀璨與瑰麗。

當然了,如今屹立在蛇山之巔的黃鶴樓,是重新建造的,是屬於大漢的黃鶴樓。重建於乾祐十五年,由當時的鄂州官府主導撥款,再加州城各賢達、富戶捐資,官民齊心,一起重建黃鶴樓,作為老皇帝一統天下的獻禮工程。

老皇帝對此事有些記憶,而在黃鶴樓下的牌坊邊,立著一座碑文,除了一篇記錄重建黃鶴樓的賦文之外,還鑿刻著當時所有捐資人的姓名。

不知覺間,距離黃鶴樓重建也整整三十年過去了,也是幾經修葺,考慮到老皇帝南巡,前不久州衙又緊急撥款,征調工匠,對樓體進行了一番大規模的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