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揣測者(第3/3頁)

不過,倘若能從那裏成功闖出來,也就意味著你歷練出來了,能成大器。西北三十載風雲,精彩紛呈,遠勝於大漢其余道州,虎狼之地,也當出風雲人物!

河隴二道,即將迎來一場整飭,官場大動蕩之下,卻正是你有所建樹的機會,如何治政安民、穩定人心,就要考驗你手段了。

同時,陛下已有罷西征之意,沒有了西征的沉重負擔,河隴治政諸策,也當隨之而改,在這方面,要費心思量一番。

今後,你就將正式成為執掌一方生民的百裏侯了,職權絕非區區一縣丞可比,還需你到任後善加體會……”

趙匡義一番教誨與叮囑,可謂是苦口婆心、掏心掏肺,讓趙德崇感動不已。

夜更深了,透過窗扉往房裏鉆的風也更冷了,父子倆佇立良久,寒風一激,趙德崇甚至不禁哆嗦了下。看著依舊站立如松的趙匡義,趙德崇有些佩服自己父親的腳力,猶豫了下,還是輕輕地問了聲:“爹,您還在考慮朝中此次政爭?”

趙匡義沒有承認,也沒否認,只是緩緩走到一邊,拿起一把剪子,默默地剪著燃燒得有些黯淡的燭火。在他的操作下,火苗再度茁壯起來,屋內也更亮了些。

明亮的火光幾乎映在趙匡義眼裏,只聽得他幽幽說道:“也不知此番,到何處為止?也不知呂蒙正那些人,胃口究竟有多大,知不知道適可而止……”

與很多朝臣不同,趙匡義對能否扳倒王繼恩並不感興趣,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麽沖突,甚至平日裏關系還不錯。

不過,對於呂蒙正等人的發難,趙匡義卻又樂於見到,始終是一副隔岸觀火的態度。對趙匡義來說,他並不希望朝廷的局勢一潭死水,他更想看到變化,這對他更有利,總有些唯恐天下不亂之人,如今的趙匡義就有這樣的傾向。

在他的預計中,此次事件最終極大可能到王繼恩為止,但是,那些群情鼎沸的大臣,卻未必能保持冷靜,屆時難保不出現一些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