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

趙匡義,誇他一句老謀深算是不為過的,就如他估計的一般,已經有人忘乎所以,引得老皇帝大發雷霆,也使這場宦官與官僚的交鋒走向一種更為復雜的局面。

起因很簡單,在眾多上呈給劉皇帝的奏章中,有一道奏章,激怒了劉皇帝,都察院左僉都禦史蔣穆上奏,言皇城司逾制亂法,禍國殃民,天理國法不容,請求劉皇帝將王繼恩為首的諸多違法亂制之奸臣酷吏,盡數誅除,同時取締皇城司這個罪孽滔天的衙門,還朝廷一片澄清的空氣……

一番慷慨陳詞,耿直“忠”言,極盡真誠懇切,但顯而易見的,劉皇帝並不買賬,甚至徹底被激怒。

理由也是簡單的,這麽一番進言,到了劉皇帝耳中,翻譯過來便可以這麽理解:王繼恩低賤鷹犬,監視大臣,侮辱賢能,猖獗無度,人神共棄。至於皇城司,壓在朝廷諸賢眾臣頭上已久,臣子們都受不了,此番群起反對,正是民意爆發。

今民情洶湧,沸騰難抑,為免人心不穩,朝局崩壞,還請陛下三思而行,切莫自誤。

當劉皇帝朝這個方向思考時,其心中怒意,可想而知。而收到這道諫章時,劉皇帝只是兩個反應。

先是問了句,蔣穆是誰?得到答案後,給了一個“其心可誅”的評價,然後便什麽都沒說了,但身邊不論近臣還是內侍,都能感受到那張沉靜老臉下壓抑著的令人恐懼的憤怒。

事實上,從登聞鼓再度響起,薛徹禦前告狀開始,對於之後事態的發展,劉皇帝同樣是有所預判的,這是幾十年皇帝生涯帶給他的閱讀能力。

但一直到呂蒙正等人向王繼恩發難,他也一直保持緘默,從無正面表態,就那麽像個觀眾一般,閑看朝廷風雲變幻。

這其中,自然也與她矛盾的心理有關,對王繼恩,自然有處置之心,但不強烈,因此態度上便顯露出一種遲疑、寡斷,沒有一絲過去的幹脆可言。

不管是皇城司的罪行,還是官員們的罪證,哪怕都擺弄到台面上了,仍舊沒有決策意旨下達,仿佛當真融入到看戲者的角色中了。

也正是這種曖昧的態度,才使得這場沖突愈演愈烈,不論是朝臣,還是皇城司,都抱有希望,各顯神通,手段齊出,局勢越發緊張,以至朝堂都亂了。

但不管他們怎麽爭,決定權仍舊在劉皇帝這裏,他這個裁判不下場,事情就很難有個結局。

但是,隨著蔣穆這道諫章的出現,劉皇帝原本那“不偏不倚”的態度,自然而然地出現傾向了。

如果能把鬥爭限制在王繼恩身上,那麽劉皇帝也還能有所克制,但當然這些人把目標擴大到整個皇城司時,那就觸及劉皇帝的逆鱗了。

此舉,被劉皇帝視為是對自己的挑戰,是對皇權的蔑視,畢竟,皇城司乃是劉皇帝無上皇權的重要延伸,是拱衛者。

當然,一個小小的僉都禦史,還沒有資格代表臣權,向皇權發難,那麽劉皇帝猜忌乃至報復的目光,自然就轉向跳得最歡的幾名大臣了。

而依舊保持的沉默,也只是想看看還有什麽人能跳出來,那蔣穆也成為了劉皇帝眼中另外一個薛徹,希望能引出一些更有價值的目標。

而這“價值”的衡量,在劉皇帝心中,就是呂蒙正、張遜,也還是不夠格。只不過,更高級別的,個個都是老狐狸,一個精得像水晶猴子,根本不可能在這等復雜詭譎局勢下,做出任何莽撞風險之舉。

但偏偏,跳出了一個“大人物”,一個讓劉皇帝破口大罵的人——吳國公劉暉。

“蠢材!”怒罵聲在垂拱殿裏響起,老皇帝佝著老腰在禦案前徘徊著,一副破防的表情,慍怒的老臉甚至顯得有些扭曲。

那蔣穆關於廢置皇城司的奏章,劉皇帝不表態,就是為了釣魚,還真有些小魚小蝦冒泡,但劉皇帝所期待的“大魚”,卻一點影蹤也沒有。

但劉皇帝是怎麽也沒想到,釣了幾日,最終跳出來一個皇子,這如何讓劉皇帝腦溢血。攤在禦案上的奏章,隱約能看到幾段話,劉暉那飛揚的文才躍然其間,而劉皇帝感覺到的,卻是一個蠢兒子,在眾多看戲的目光下,蹦跶起跳,得意洋洋,還不自知。

吳國公劉暉在奏章中,也是義正言辭地向劉皇帝提出取締皇城司的諫言,僅這一點,便足以讓劉皇帝惱羞成怒了。

此時此刻,劉皇帝當真想把劉暉叫來,把他腦殼打開,看看裏面究竟裝了些什麽。劉暉如今畢竟不是普通皇子,身在政事堂,有權柄罩身,不管劉皇帝存著什麽心思,都是一種看重,對劉暉而言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畢竟,上一個被劉皇帝安排在政事堂的皇室代表,可是晉王劉晞,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可是難以量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