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

◎春闈受賄事發◎

魯國公世子聞言淺笑, 贊同道:“說的也是。”

坐在這裏瞧瞧熱鬧是極好的,可皇上瞧著是要大發雷霆、徹底清算的模樣,還是躲出去, 將來偷偷聽別人說熱鬧來得安全。

他一雙風眼遙望著太子緊張的背影,心中有不可遏制的期待劃過:永福公主對他如此糾纏,從一開始的用藥逼婚,到婚後對他的父母毫無尊敬、頤指氣使、打罵仆婢, 再現在懷著不知哪個面首的孩子,用此逼迫皇上遲遲不下和離詔書。

永福公主如此囂張行事,所依仗的,不過是太子與皇後罷了。

若是太子和皇後被廢……

魯國公世子的思緒逐漸飄遠。

葉嘉嶼趁著無人注意,和提出當場作文的甄太傅, 極快地交換了一下眼神, 又彼此若無其事地瞥開,混當作根本不熟的模樣。

皇上靜靜地等待康國公半晌,見康國公顫抖得越來越厲害,卻一句話都不說, 心中格外不愉。

“康愛卿,你不如向朕解釋解釋,這是為何。”皇上看了看時辰,含著冷笑的語氣中有一分不耐:“等會兒便是燃煙花、應上天的時辰, 莫要耽誤。”

話音剛落,康國公就重重地磕了三下響頭:“請皇上恕罪!”

再擡起頭時, 額頭正中央已然泛起深紅。

他磕磕絆絆答道:“回皇上……這、這實際是犬子從小到大的一個毛病, 若寫文章, 必然是滴酒不沾, 否則就如山泉枯竭一樣, 毫無靈感。”

“方才皇上顯露對犬子的期盼看重,犬子就格外緊張,偏生沒有靈感……微、微臣生怕犬子飲酒後寫出來文章平平,惹得皇上生氣,故而、故而想出了這個餿主意,代替犬子寫了一篇文章……”

說罷,康國公又叩了三下首,一副誠惶誠恐、格外誠心的模樣。

“如此說來,康國公當真是事事為朕考慮。”皇上微微頷首,輕笑一聲:“哪怕是犯下欺君之罪……都不想朕生氣。”

“這樣一看,那真是朕不識好歹了,硬是要追問下去,使得康愛卿一腔衷情付諸流水。”

話中的“欺君之罪”四字輕飄飄落下,霎時就化作雷霆萬鈞之力。

壓得所有人肩膀一沉,從心尖彌漫出一股子沉重顫抖。

“父皇息怒!”站在禦桌前的太子與武王登時跪下,齊聲說道。

“朕沒有生氣。”皇上搖了搖首,甚至露出一抹微笑,只是有些喜怒不辨,反倒是有些瘆人。

他如往常在禦書房教導一般,對太子武王問道:“你們覺得,康國公所言,是否可信?”

武王此刻已經是後悔方才給太子幫腔的舉動——他支持者也算多,可比起太子一黨來,人數差不多,底蘊卻不夠深厚。如今看來亦有一個好處:這下頭惶恐不安站著的十位進士中,惟有三位投靠了他。

他的損失比起太子一黨,可以說是小多了。

如此深深安慰了自己一通後,武王縮起了腦袋,往後挪了挪,一副不打算再做言語的模樣。

太子反倒是陷入猶豫。

他是知道皇上的性格偶爾會喜怒不定、無法辨別,所以隨著愈加年長,他與皇上相處時就更加小心翼翼,不是照著李丞相排好的話說,就是順著應和皇上。

他方才遵了李丞相的話,此時面對皇上的問句,自身格外無措起來。

葉嘉嶼眼神中無趣更甚,低頭理了理身上的衣裳,方便一會兒皇上大發雷霆時趕緊跪下,別被這繁瑣的朝服纏住,做了出氣鳥。

——一切都如謝錦安同他說的那樣。

安排了撞人的小太監之後,康國公父子在聰明人中甚蠢,自己就會漏出馬腳,不用費心。

然後,太子為了保住輔佐自己多年的康國公,以及武王為了保住自己的勢力,同時會出聲為康國公轉圜。

皇上對太子武王的奪嫡之爭早就了如指掌、忍無可忍。

眼瞧著太子武王似太陽從西邊出來一樣,齊聲應和起來,皇上心中惱怒,更要追查下去。

李丞相看不得太子犯錯,自然會出聲,拐著彎兒囑咐太子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麽。

當時葉嘉嶼沒忍住,問了謝錦安一句:“我即便才入京不到一年,也知道太子在大事朝政方面,少不了李丞相的相助,有李丞相開口引導,太子保全自身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彼時,謝錦安不言,只是撫了撫腰間的荷包,平靜冷淡的神色中帶了一縷溫柔。

未等葉嘉嶼感覺牙酸,謝錦安就想起了什麽,神色倏爾一變,帶了幾分輕蔑譏嘲:“世子入京不過七.八個月,皇上幾乎每半個月都要召見你一回,以確認靖北王府的忠心。”

“既然如此,你便該知道,像皇上這樣多疑的人,起疑心時是怎麽樣的。”

他唇邊的譏諷並非是對著葉嘉嶼的,而是指向皇帝——在私下裏,他連一聲“父皇”都不想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