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一百零六章

◎清思殿中◎

這話落下, 康國公可謂是抖如篩糠,膝蓋一軟,當即便跪了下來。

“皇、皇上, 犬子之文章,較之於皇上,可謂拙劣幼稚,遠遠比不上皇上與皇上素日品鑒的文章, 微臣不敢讓犬子的拙筆汙了皇上的眼睛。”康國公將衣袖掩下,遮住自己有些顫抖地雙手,語氣與神色顯出十足十的恭敬卑請。

皇上見狀,眼中的冰雪如遇風雪,唇角的笑明顯露出幾分冷意。

清思殿中的氛圍也隨之一窒。

李皇後下意識地望向太子——自太子成年之後, 已經很少與她提及朝政之事, 偶有需要李丞相幫忙的,才會告知幾分。此番康國公表現詭異,李皇後自然察覺出幾分不對,像和太子對上一對視線, 好靠母子間的冥冥感應,得出應對之法。

太子早已經斂去欣賞舞姬身姿的下.流眼神,擰起眉毛,並沒有時間去估計李皇後。他與皇上有些相似的眉眼之間, 露出幾分緊張驚慌之色,舉著酒盞的手, 在指甲上捏出蒼白之色。

他瞥了一眼康狀元與康國公, 眼底泄露出一點難以壓抑的惱火, 又不得不強壓下去, 起身露出強笑, 對皇上拱手,意圖轉圜這殿中的冷凝之感:“稟父皇,兒臣……”

皇上的眼神轉瞬就落在太子身上,鋒芒如刀,神色溫和:“哦?太子竟然主動請纓,要將康狀元之作遞交與朕?”

“太子果然待朕十分孝順,這點小事情亦要親力親為。”皇上的口吻堪稱是自太子入朝以來,最為贊許欣賞的一次:“真是不枉朕對你的看重栽培。”

皇上的渾厚之音還未曾說完,太子的額頭上就不由自主地墜過一滴冷汗。

因太子位於皇上下首,高於百官之上,所以這滴冷汗,惟有皇上與李皇後看見。

瞧見這一滴冷汗,李皇後心中便是咯噔一下,心中那點不對勁,此刻上升為了十足的心慌,下意識地伸出了手,拉住了龍袍廣袖的一邊。

她碰到的是袖邊鑲嵌的小米珠與碎圓寶石,觸手泛起冷意,不消多時,就伴著皇上側首望過來的目光,悄然入骨,從心底開始發寒。

“想來皇後也是這樣想的。”皇上不輕不重地拍了拍李皇後的手,不著痕跡地將其放下,而後十分關切:“好好的,怎麽打了個寒戰,是不是覺著有些冷了,還是累了?”

不等李皇後回答,皇上頓也不頓道:“羅壽,且送皇後去清思殿後殿歇息歇息。”

李皇後驀然站起,有些不可置信地望著皇上。

卻迎上皇帝波瀾不驚、堪稱冷漠的眼神:“皇後不願,要抗旨?”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落下來,登時讓李皇後啞口無言,口舌生汗,一張臉如塗抹了過量的白.粉一樣,慘白慘白的。

趁著皇上與李皇後說話的這點時間,太子迅速往後瞥了兩眼。

第一眼瞥的是距離自己最近的武王——他雖然極度厭惡武王,但此時此刻,他卻希望武王與從前一樣,爭著搶著做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得到幾分喘息的機會,認真思索此番突發情況應當如何解決。

然而,出乎太子的意料之外,武王面上沒有預想中的幸災樂禍或是疑惑不解的神情,反倒是……和他一樣,有如出一轍的驚疑不定與思索。

這讓太子瞬間明白了什麽。

第二眼,看的是坐於百官之首的李丞相。

相較於太子武王年輕面龐下,盡管在皇上面前盡力掩飾也有少許露餡的慌張情緒,李丞相可謂是面沉如水,神色鎮定,安然站在那裏。

他給予太子具有安撫意味的一眼,讓其先鎮定下來,想想法子。

李皇後此刻已經被羅壽恭敬送到了後殿歇息。

皇上的目光重新落在了太子身上。

太子如同頂著狂風暴雪,咬牙回道:“稟父皇,兒臣見那兩張宣紙上多有墨跡,恐汙了父皇雙手,不若讓康狀元重新撰寫兩份,再行交予皇上。”

李丞相聞言,在後頭不由得皺一皺眉毛:這般明顯的拖延之言,只會讓皇上疑心更起,覺得其中有所貓膩。

太子簡直是自作聰明!

武王露出滿臉的忠厚之色,竟是出言贊同的了太子所言。

“你們兄弟真是不負朕的教誨,兄弟情深一片,連心都向著一處使勁。”皇上似乎渾然忘了這一月中,太子和武王是如何地相爭,頗為感動地道了這一句。

未及二人悄悄松一口氣,皇上就嗓音冷冽:“正巧兩張宣紙,你們兄弟倆一人一張罷。”

眼見皇上的目光愈加不愉,李丞相起身出列,微微揚聲道:“皇上安排當真聖明,既讓臣等見陛下愛才的迫切之心,又叫臣等明白何為父教子受,微臣心悅臣服。”

這便是讓太子依照皇上吩咐行事的意思。

——康國公縱然忠心輔佐多年,但到底一年不如一年,出了大力助兒子得了狀元,可沒等狀元的位置坐熱乎,就因著自身的魯莽粗心,造成如今這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