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完)(第3/5頁)

【而裏面的一些外籍教師和背後援助捐贈的力量與資本也都被請出華夏。】

【在那個國家剛成立的年代,很多東西都混沌不清,再加上冷戰背景,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過,同樣有點慘的還有幾家本土的綜合性大學,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大調整裏面的“五大母校”。】

【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

【就以南京大學為例,它原本是國立中央大學,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當時民國政府對它的期望,在院系和專業設置上,也的確是堪稱全國高校之冠。】

天幕上出現了原本的國立中央大學的學院和科系設置。

一共有文、理、工、農、法、醫、師範7個學院,以及35個不同的專業系。

辦學規模非常的齊全和完整。

【52年,南京大學保留了文理學院,與金陵大學合並。】

【然後,它的工學院獨立為如今的東南大學,工學院的水利系與兄弟院校合並,成為了如今的河海大學。工學院的航空工程系和其他學校的航空系合並,組建成了如今的西北工業大學。】

【它的師範學院獨立為了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也就是南師大。】

還有許多現在知名的大學,都是從原本的南京大學身上獨立或者是獨立再與其他大學的學院合並而成立的。

比如,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空軍軍醫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

路小柒根據查到的資料做了一個南京大學科系變遷圖。

在調整之後,原本的35個系只剩下13個系。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他四所“母校”身上。】

【這樣看,似乎是一所大學分成了好多所新的大學,但實際上,被合並和被撤銷的大學更多,全國的高校從原本的211所縮減為了182所。】

這1

82所裏面按照不同的類別,分為了綜合性大學、工科院校、師範、農林、醫藥、政法、財經、藝術、語言、體育和軍事等。

密密麻麻的一張表格,但分類得很清楚,一目了然……

如果說剛剛還只是簡單的列了一下985和211大學的區別,以及一些簡單的專業設置,那現在的這一段可就將其中的組織架構列得明明白白了。

天幕下的古人們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大開眼界。

“咱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沒想到,這後世的大學還真的有這麽多行啊!”

“這也太齊全了!”

一位賬房先生打趣道:“沒聽到嗎?要和實用結合,難不成我這小賬房也能混個大學讀讀?”

他眼尖的兒子喊了起來:“有財經大學,爹,說不定還真是培養賬房的!”

大家頓時來了興趣,開始在那張放大的圖譜裏面試圖找到和自己現在從事的行業相關的學校。

“這政法聽上去有些熟悉……”有一位在官府當小吏的人喊了出來。

西漢的張湯眼睛一亮:“可是律法?”

沒想到後世居然還有專門教授律法的大學!

不單單是他,桑弘羊在家中踱步:“財經,經貿……居然有專門的學校!後世果然對其十分重視……”

如果他沒有想錯的話,這倆都是與自己的本職工作有關的。

桑弘羊瘋狂的想知道這些學校到底都在上一些什麽課,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

同樣驚訝的還有衛青和霍去病。

舅甥倆原本還在感慨疆域大就是好,避難的時候都還有地方可以去,聽聞後,霍去病高興的喊了出來:“軍事學校……舅舅,你看,我之前沒有猜錯吧!”

他就覺得,以後世的種種行為,定然對軍中人才的培養極為看重,就猜測是不是會有專門培養將士的大學?

果真有!

很震驚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一時欣慰不已。

同樣覺得欣慰的還有各朝代的樂師們,還有舞伎們,有的甚至是涕淚交縱:“沒想到咱們這些微末伎倆,居然也能成立專門的大學!”

要知道,在現在他們即使名揚天下成為大家,但說起來依然不過是樂戶罷了。

生來就要低一等。

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職業會與“讀書人”扯上關系。

相關人等當然高興不已,逐字逐句的開始揣測那些專業到底教授的是什麽具體內容,皇宮之中的筆吏們卻如臨大敵,奮筆疾書。

這可是極為重要的東西!

這些院校和專業的設置看似簡單,但實際卻是經過無數次調整過後得到的,本身就充滿了智慧。

現在朝廷創辦的大學就急需這樣一份東西。

帝王們往後靠的姿態都輕松悠閑了不少。

趙匡胤甚至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兒。

有了

這個,省事不少啊!

當然啦,也不能原樣全搬,比如那什麽航天學院,現在都沒影呢,就可以先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