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六)(第2/4頁)

【宋徽宗一看,不行啊,連他享受的錢都快要拿不出來了,那怎麽行?】

【蔡京搞變法其實是投他所好,於是,就想了一出關閉科舉的對策。】

【以前的不管,不過以後,別想再有新的官員進來了。】

【但問題是,為什麽不是廢除恩蔭,但是關閉科舉呢?而且,蔡京自己就是通過科舉出仕當的官,這個就很諷刺了。】……

民間聚集在一起看仙畫的各處,都響起了一片噓聲。

“因為我們老百姓好欺負唄!”有人高聲喊了一句,“那些當官的不好惹,把他們子孫後代的福利給取消了,他們肯定跟人沒完。”

但是老百姓能怎麽辦呢?

只能忍著了。

畢竟,這也不是什麽把他們逼到絕境的事情。

大家都帶著怨念的點頭:“可算是明白,什麽叫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難怪大家都爭著搶著要去當官呢。”

“這個恩蔭制實在是太誇張了,咱們現在也不這樣啊。”

“誰知道哪個皇帝哪天又抽了什麽風?”

北宋皇宮裏,趙匡胤和趙普茫然的對望一眼,他們現在的恩蔭制度並不是這樣的呀!沒這麽離譜!

氣得趙匡胤大手用力一拍身邊桌子,怒喝一聲:“是哪個不肖子孫?!”

想也知道,一個蘿蔔一個坑,整個朝廷的坑也就這麽多,要這麽多官員幹嘛?純讓他們吃俸祿的嗎?這還真是挖自己的墻角!

放著科舉考上來的大好人才不要,就為了這群蠢貨。

趙匡胤揉了揉心口,覺得自己遲早有一天會被氣死。

趙普看他的表情,忙勸慰道:“官家且別急,現在還來得及把這個漏洞給補上。”

北宋正在焦頭爛額的時候,秦朝鹹陽宮中的眾人正在討論專業學校的事情。

“仙畫似乎對此頗為贊賞。”蒙毅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似乎聽上去也極為正確。臣不理解的是,培養如此多的所謂專業人才,能用來做什麽呢?”

那麽多的醫生、數學家、樂師、繪畫者?

甚至還有那麽多的讀書人……

培養這樣的人才是需要投入金錢和心力的。

以秦朝現在的社會發展水平來說,他們不太能想象一個國度裏存在著那麽多的工作崗位。

扶蘇想象了一下後世的場景:“後世人有萬萬之數,但似乎他們每個人都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每個畫面裏,每個人似乎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

但的確就如蒙毅所說,怎麽會有這麽多的事情要做?

扶蘇無數次好奇後世到底是怎麽運轉的,這次他很期待仙畫後續能說說後世的教育和科舉,讓他可以窺到一點真容……

【更諷刺的是,之前範仲淹和王安石主持的變法都失敗了,但是蔡京的這次變法卻成功了。】

【科舉,一關就是十七年。】

【其實宋朝的科舉相比與唐朝來說,是有很大的進步的。】

【首先,對象更寬泛,士農工商,不限出身,誰都可以考,這是很大的進步。到了北宋末年的時候,甚至連僧道都能考。並且,只要考試通過了,立刻授官,效率很高。】

【然後,它的考試規則日趨嚴密,還限制了考官的權力,這就讓有權勢的人在裏面操作的空間變小了,更加公平。】

【而且,考上的人稱“天子門生”,大家都是皇帝的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結黨營私。】

大考之日。

貢院前面正在對考生們進行著搜身,包括連帶進來的饅頭都要掰碎了來查看裏面是不是有夾帶的紙條。

“不允許攜帶任何書本和小抄入內,違者取消考試資格,三年內不允許再報考。”面無表情的考官在宣讀著考試規則。

場內,

考生們都有各自單獨的隔間,

布置簡單,一目了然。

考完後,試卷被統一收上去,然後用紙嚴嚴實實的糊上名字,之後再由筆吏統一抄寫每一份試卷。

謄抄好的試卷被送到閱卷的考官那兒,考官們打完分,再經過一番爭吵選出合格的名單後,再把名單以及試卷都送到皇帝那裏。

只有等皇帝看過之後,確認沒問題才會將糊好的姓名拆開。

到了這時候,新晉進士們才算是板上釘釘,最終出爐……

天幕下一些有了科舉經驗的,或者是對這個相對熟悉的人開始興致勃勃的對旁邊的家人朋友解釋:

“糊名你們肯定猜得到,是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串通,把名字糊起來嘛,他們就沒辦法公然作弊了。”

“謄抄呢,其實是為了防止閱卷官通過字跡認出考生來。”

“其實還有很多別的要注意的,比如不允許在試卷裏自報家門,透露個人信息,也不允許用顏色獨特的墨。”

人們聽得津津有味:“聽上去還是很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