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二)(第2/4頁)

【由於一直都有不斷的人才湧出,這些家族的地位與權勢,也都成功的延續了多代。】

天底下的百姓都有些艷羨。

有的是羨慕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富貴生活,有的則目光更長遠一些,羨慕的是他們所呈現出來的家庭教育氛圍。

“聽聞一些大的家族中都有族學,會請名師前來授課。所以他們的族人中時不時就能出舉人和進士,才能讓家族長盛不衰。

有族學的多,但還是世家更厲害,誰能請到當朝太傅來講課?所以說啊,龍生龍、鳳生鳳。一時之間,有人不免覺得有些自慚形穢。

旁人嗤笑一聲,譏諷道: 沒聽過那句詩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再怎麽輝煌,最後還不是落得淒涼下場?

說這話的,必然是世家零落,平民也可以沖科舉的年代。

但也有人問道: “可若是等你日後出人頭地,難道就不會匡扶家族?”

誰都想要把這些高高在上的世家拉下馬,但內心深處卻又隱隱的想要成為世家。或許,這就是人類的劣根性吧。

“不管怎麽說,”那人語塞,最終道, 這小輩們還是得要好好上學才行。這一點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同。

包括一些女子。

看,他們家的姑娘都可以讀書識字,那可是大貴族,人家總不會沒見識吧?這說明什麽?說明女子其實就應該讀書!

一位十三四歲的少女振振有詞道。

她爹娘揉了揉太陽穴,無奈的對望一眼,本來心中就有些意動,如今便索性順勢下了台階: “行行行,都依你,明日我

和你爹就去學堂問問還收不收人。

哎,反正如今成親都晚,而且女子上學也不是什麽太稀奇的事情了,就隨她去吧。

少女歡呼起來。

東晉。

謝安露出些微笑意。

一是提前知道自己出山後做了太傅,一是聽到了仙畫提到的自家出的那些人才。

自己那侄女的確是從小便聰慧。

還有侄兒謝玄,同樣極為出色,可謂人中之龍。看來謝家這幾十年內的運勢不用怎麽愁。

不過,謝安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士族之所以成為士族,有如今的地位並不是完全靠家學教育,而是靠的另外一個東西啊!

剛想起,就聽到仙畫中傳來聲音———

【這也和當時的選官制,九品中正制有關系。】

【九品中正制其實很好理解,每個州設大中正一位,然後由他來給州內的官員以及舉薦而來的人才定品。】

【那自然,士族給士族們定的全是一品和二品,也叫上品,而其他的寒門子弟則全都是三品及以下,這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句話的由來。】

路小柒放了一個九品中正制的金字塔形階梯圖。上面有每一品級所對應的官職。

“品級”和官職是不一樣的,但是越高的品級所能得到的官職就越大。【周而復始,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階級的固化也讓整個華夏變成了一灘腐敗的死水,停滯不前,也造成了激烈的社會沖突。那段時間的混亂以及頻繁的政權更叠也和這個脫不了關系。】

【甚至可以說,八王之亂的根源基礎就在於士族門閥的膨脹。】

【所謂的魏晉風流,也不過是一小撮人的盛世,大部分人的地獄罷了。】晉惠帝坐在皇家園林裏和侍從聽著□□在叫,正準備抓□□玩。

一邊的大臣正在向他奏告如今民間發生饑荒,百姓們只能啃樹皮,甚至是吃觀音土,最終餓死或者脹死很多人的事情。

晉惠帝停下來,很疑惑很天真的問: “既然沒有飯吃,那他們為什麽不吃肉粥呢?”

大臣竟無言以對。

剛剛還放下了一點心的謝安氣急攻心,直接站了起來。

他張開嘴,

本想怒斥仙畫一派胡言,但不知為何,話到嘴邊竟然說不出口。謝安忽然有一種四顧茫然之感。

心裏有一個聲音在小小的說,真的不是因為士族嗎?

真的嗎?

郎君?旁邊的仆人見他臉色劇變,忙上前詢問。謝安揮揮手,依然靜靜站立著,風姿挺拔,儀態無可挑剔。

但只有他知道自己剛剛經歷了怎樣的情緒變化。

除了在山中的謝安之外,在京城中,在各郡,無數世家的府邸中都響起了怒斥之聲,甚至是摔杯之聲。

唐朝。

李世民輕哼了一聲,心情卻頗為愉悅。誰說不是呢?什麽魏晉風流?

士族是挺風流的,可苦了全天下的百姓了。他對趕來的魏征道: 魏晉可謂是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那賈南風,不過只是導火索罷了。

沒有賈南風,或許也會有另外的真北風。

因不滿太後賈南風謀害皇儲,專橫朝政,晉朝的八位宗室王爺起兵。史稱八王之亂。

看似是由一個女人引起的,但實際其本質就是皇室和士族的爭端。晉帝司馬炎為了制衡世家門閥,大肆扶持皇室宗族,形成了權勢滔天的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