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要想富,先修路(完)(第4/4頁)

十座都在貴州。】

【貴州的地形復雜,全是峰林的喀斯特地貌占了全省面積的很大一部分,古話講是“飛鳥不通”。也因為這樣的地形特點,貴州省前些年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比較落後。】

【窮到什麽程度呢?2011年的時候,咱們劃定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貴州省88個縣有71個入選。】

考察人員來到貴州。

幾乎走斷了腿。

有學者忍不住感慨: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無路去中原。”①【古時候,這裏的山谷之間只有最簡單的鐵索橋。】

鐵索橋有些像是現在景區中經常會出現的吊橋,高懸於山谷之間。

有的在橋面鋪設了木板,只是年久失修,經常可以透過破損處看到下方翻湧的江水。有的甚至只有幾根鐵索。

人過江的時候將自己用繩子系在鐵索上,一步步小心翼翼的走過去,或者是直接滑過去。

貴州,西南邊陲,在古代的時候,和中原王朝的關系有好有壞。

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歸順的,只是類似於分封制,本土部落自治,歷史上四大土司威名赫赫。這時候的貴州百姓們,也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著仙畫。

夜郎王喝著酒,氣呼呼的哼了一聲: “就是嘛!這拐來拐去的山路,怎麽去中原?所以本王不知道中原有多大也是情有可原的。

之前漢朝王室派了使者前來,想要讓夜郎國歸順。

夜郎王問了一句: 漢孰與我大?

後來他才知道,自己這句話問得實在是很天真。夜郎王幽怨得看一眼遠處的山: 這能怪我嗎?這些山,實在是不好走啊!其他小國和小部落的人也都在竊竊私語。

若是咱們歸順於中原王朝,他們能給我們修這樣的橋,那就可以!哼,你想多了,中原人向來出爾反爾,還是小心為妙。不過,不管怎麽說,對仙畫上的那些可以穿越山谷的橋,大家都是羨慕得要流口水的。

【新中國成立後,貴州開始陸陸續續的修建橋梁,但大規模的修建高橋,是最近十年才開展的。這十年也是國力逐漸強盛、經濟逐漸富裕的十年。】

【先富的帶動後富的,國家並沒有食言。】

在一個新建橋的工地上,有附近的村民們好奇的在圍觀。面對鏡頭,他們把這工程大贊了一番。

等了好久咯!

你看那山谷,我們是對山喊得應,都能聽到,但真要走到對面去,走路最起碼要半天。面容有溝壑的老者笑呵呵的道: “我三十五歲的時候才第一次下山去到縣裏面。”就感覺被困在了這裏,我們是做夢都想要有一座小橋,沒想到最後是一座那麽大的橋!

有橋好啊,你看這邊風景都好,有橋了有路了,說不定有遊客願意來,我們也可以不用去外面打工嘛。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時候,畫面已經轉到了貴州的無數高橋上。在峰林林立的崇山峻嶺之間,無數顯眼壯麗的高橋架設在了山谷之間、江流之間、雲霧之間。

最高的橋甚至達到了625米,相當於兩百多層樓的高度!

【全球十大最長的跨海大橋,華夏也占了一半。】

【最長的港珠澳大橋有55公裏。】

一條條長橋伸入海中。

當夜幕降臨,橋兩邊的路燈依次亮起的時候,仿佛真的來到了銀河。

從天上看,更像是臥著的長龍。有巨輪鳴著汽笛從橋下通過。

也有汽車駛入如管道一般的海底隧道,整座橋忽然消失,但是從出口的另一端,汽車卻又重新駛了出來。

現代科技帶來的奇幻場面。

【如今,華夏基建狂魔的稱號已經成為了一個梗。但誰能想到,一開始她也只是想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過得稍微容易一點呢?】

剛剛那是從海底走嗎?

現代人看到了港珠澳的海底隧道後尚且要驚嘆,更何況是古人呢。真的是從海底走!

有人激動的拍打著身邊家人的胳膊,遭到了嫌棄: .…你離我遠一點。

那豈不是可以在海底建房子?可以建龍宮嗎?

無數的話本作者和戲劇作者們都從中得到了靈感。

但對於想要勵精圖治的帝王們來說,海底隧道的場景固然巧奪天工,奇妙無比,但論起震撼來,

還不如之前那些山中居民你一言我一語的傾訴。

……只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得好一點嗎?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他們能擁有這樣的軍隊和這樣的士兵吧。有人想起自己的初心。

朕一開始起義,也只是為了能讓天下的百姓們不再被餓死,凍死啊……

【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路,才可以實現各地區之間資源的互換和重組、人才的交流和融合,才能讓老百姓過上真正富裕的生活。】

【這就是基建的最樸實但是也最崇高的意義吧。】

【好了,今天的視頻就到這裏結束了。我是你們的UP主路小柒,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