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要想富,先修路(完)(第3/4頁)

這也是洛陽橋九百年來大修只有兩次,還能屹立至今的原因。

遊客們臉上浮起敬佩之色。

【尤其是趙州橋,被還曾經被漂亮國的土木工程師協會選為華夏兩大建築奇跡之一,另外一個是長城。】

【因為它是單拱,中間沒有橋柱支撐,但卻可以歷經千年,甚至經歷了地震都不倒,的確是很牛。】

趙州橋的造型看上去非常的簡潔,因為它的中間根本沒有橋墩和橋柱。

1400年過去了,它還依然堅固。

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古建築的時候到了這裏。

當地人很是驕傲的介紹: “66年

的時候我們這兒發生了大地震,房子都倒了好多,但你知道吧?這橋還真就啥事沒有!

林徽因滿是感嘆的對梁思成道:這真是華夏1400年來最理想的一座橋!

唐朝。

閻立本在工部待了這麽久,對民間稍有些名氣的建築與橋梁都很熟悉。

這趙州橋應該就是趙州液河上的石橋,是前隋朝名叫李春的工匠所建,在當地頗有一些名氣。

魏征感慨: 沒想到過了一千多年這橋居然還在。建橋修路在這時候,可都是大功德。

“而且歷經了地震還不倒,的確是有真本事。”李世民對閻立本道, 去民間尋訪一下,看看還有沒有李春的家人或是徒弟。

這樣好的造橋法子,可不能丟了。

民間。

當李春的孫輩們看到趙州橋依然在,而且在橋頭還立著他的銅像時,驚喜得一時都沒反應過來。

愣了半晌後,這才激動得連說: “咱阿翁這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我這就去給阿翁上兩炷香,讓他也高興高興。

他們沒想到,緊接著就會迎來一場富貴,也算是蒙祖先蔭庇了。

北宋的蔡襄一家也同樣在激動。

蔡襄得意不已: “我就說我這法子好,之前還有人反對,看看,還是我嬴了吧。”

現在洛陽橋還在養生蠔呢,他打算用生蠔把橋墩加固之後,再來建橋面。

蔡襄甚至想到了: 這仙畫一出,說不定朝廷就會有所封賞,加官進爵估計也有可能…….不行,我得和官家說,現在還走不了。

他得看著這個橋建完呐。

他兒子無語的看著自己父親一直在碎碎念。

蔡襄的妻子推了推他: “別管你父親,他激動的時候就是這樣。你去給他溫壺酒來,他待會兒肯定想喝。再預備一下明天的事情,明天肯定有客人來訪。

同僚、鄉紳們都會上門來道賀。

想到這裏,她也高興得很。

· …

【現代的橋梁與古代不同,尤其是跨山跨江跨海大橋,都需要考慮到火車與

汽車的通行。】

【咱們華夏直到1937年,在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手中,才誕生了第一座公路與鐵路兩用的以鋼為主體的橋梁,杭州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上層通汽車,也可行人,下層通火車,修有鐵軌。就在它建成並通車89天之後,有軍人簇擁著茅以升來到了大橋邊。

日軍逼近在即,如不炸橋,將難以阻擋他們南下的步伐。茅先生,希望你能理解。茅以升很平靜的道:“我能理解。”

士兵們開始根據茅以升的指點,在橋墩的四周布下炸藥。

他們這才發現原來茅以升早就在橋墩上留下了空洞,可以直接把炸藥給塞進去。茅以升笑容苦澀:“在修建的時候我就早預料到了會有這麽一天。”他的手在橋墩上撫摸了片刻,然後決然的撤回: 放吧。在等如潮水的難民通過大橋之後,茅以升這才下令封橋。

江面上傳來巨響,爆炸聲伴隨著滔天的煙霧和水霧,錢塘江大橋被攔腰折斷,逐漸墜毀在錢塘江的水面以下。

茅以升的眼中帶著痛惜,輕聲但堅定的道: 抗戰必勝,此橋必復!

幾乎是所有的將領,除去那些草包之外,都無比贊同炸橋的決定。

如果是我,有這樣的炸藥,也會選擇把橋炸掉。

雖然後續有同樣方法可以渡河,但是能有效的阻擋敵軍一段時間。說不定在這段時間裏,戰局就有可能逆轉。

不過,的確是可惜了。

【茅以升沒有等太久,1946年,他開始修復錢塘江大橋,八年後工作完成。】

【他老先生後來也被譽為華夏的橋梁之父。】

【如今咱們建橋的技術已經變得很成熟了,不用再一米一米的去修,而是像拼積木一樣,先在工廠完成配件,然後運到現場去組裝。】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

橋墩已經全部建好,分段式的橋面也已經建好。

在大型吊裝機械的配合下,這些橋面被依次安放在預設好的位置。就好像大型的搭積木現場。

【在這樣的技術下面,我們擁有了無數震撼人心的大橋、高橋。世界排名前一百的高橋,有90座在中國,而這九十座裏,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