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要想富,先修路(一)(第4/5頁)

【首先,徭役是沒有工資的,而且還會耽誤自家幹農活。】

【原本家中有四口勞動力,每年產出的糧食可能正好夠吃。但現在被征走兩個壯勞動力,剩下的老弱病殘,根本沒辦法完成既定的農活。】

【其次,不僅沒工資,衣食住行可能都還得自己掏腰包。萬一要是徭役時死了,大概率也拿不到工傷補償和撫恤金。】

當前來宣旨的吏目走了之後,整個村莊裏響起了一片哭聲。

女人們強忍著淚水用家中所剩不多的糧食做成了幹糧,又

收拾了行囊。男人無奈嘆氣,麻木的面容深處帶著淒苦之色。

“我走了,你好好照顧家裏。走時,不亞於生離死別,他頓了一下,最終還是道, “要是我回不來,你別守,再找個好人家嫁了吧。

說完,頭也不回的和鄉人們一起踏上了前往徭役的路。身後,是孤兒寡母的嗚咽之聲。

【我去給你幹活,我還得自己掏錢?認真的嗎?】【很遺憾,認真的,而且死亡率還不低。】

【想想,就修秦直道那夯土的工程量有多大?吃得不好,每天都還要幹重體力活兒,猝死也很正

常。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修長城死了多少人,修宮殿又死了多少人.】

民夫們拉著繩子正在用石制的工具夯路。

即使是冬天,但因為工具太重,衣服也不夠厚,所以繩子依然在肩膀上勒出了傷口。

傷口結痂後第二天繼續勞作,繼續崩開,周而復始。腳上穿著的草鞋早就已經破了洞,被凍得通紅,凍瘡同樣是一層覆一層。

稍微想休息一下,旁邊虎視眈眈的監工一鞭子就抽下來了:“不準偷懶!今天沒有完成任務的話,誰也別想好過!

不遠處,一個聲影無聲無息的倒下了,有同伴想要去扶,又被一鞭子抽了過來。監工蹲下去,摸了摸他的鼻子,狠狠地罵了一句: “晦氣!”他站起來: “來兩個人把他拖走,死了,救不活了。”輕描淡寫間,是一條人命的消亡以及一個家庭的破裂。

秦朝。

贏政如果說剛剛只是臉色有些發黑,那現在就是完全的黑臉了。低氣壓環繞著鹹陽宮的正殿,寺人們和侍衛們都如鵪鶉一般,動都不敢動。

而幾位公子和大臣們同樣懾於這種威壓,感受到了風雨欲來的平靜。

最後,扶蘇只能上前開口道: “父皇……”

沒想到嬴政並沒有發火,而是問了他一個問題: “扶蘇,難道後世的朝廷征召民夫,會給工錢?還包衣食住行?

扶蘇一愣,這才想到後世女子剛才說起這事來很不可思議的語氣,這才反應過來: “聽起來,應該是。

現在秦朝給民夫發放工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為了抵債或者是抵罪的非正常徭役,是每日抵8錢,管飯的話就是

6錢。

還有一種是官奴婢服役期間是管飯的。

但是,普通的黔首服徭役,可沒這麽好的待遇。

扶蘇本來習慣了也不覺得怪異,但現在一想,卻莫名覺得似乎的確是有哪兒不太對勁…..…嬴政擡起頭,眉頭一挑,似是有些羨慕的嘆道: 這朝廷,得多有錢呐。

他依然不覺得需要為民夫做到這種地步——這些不都是大秦的百姓嗎?這修路不都是為了他們嗎?

他只是羨慕甚至有些嫉妒後世朝廷國庫的充裕程度。

至於後世的社會形態、階級關系的……贏政略帶冷漠的想,太遠了,不操這份心了,先把秦二世而亡的這道坎過了吧。

而其他的朝代,帝王們和大臣們對於仙畫拿秦來做例子,都表示很贊同。

趙匡胤就教導自己的太子趙德昭: “苛政猛於虎也!若非秦朝徭役實在沉重,哪有陳勝吳廣什麽事兒?劉邦也不會揭竿而起了。

大秦的教訓,他得記住啊!

趙德昭連連點頭。

【更慘的是給皇帝們修陵寢的。】

【傳說秦始皇陵的工匠最後都被活埋殉葬了。司馬遷在《史記》裏曾經寫過。】青年司馬遷在秦始皇陵附近走訪當年的守墓人後代。

回到家後,他在縑帛上寫道:

“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①

【不過,當時秦始皇修皇陵最多時征召了80萬人,那肯定不是活埋了幾十萬,應該指的是設計和修建陵寢內部機關與整體構造的那些工匠和民夫,後世有預計,大概是數千到萬人左右的規模吧。】

【史料有過記載的,大規模坑殺修陵工匠的也就只有秦二世胡亥和成吉思汗!】

【秦朝的大工程非常多,徭役之重讓天下百姓們苦不堪言。】

【後世有學者研究過,秦朝的勞役是商周的35倍!排除掉商周很多是奴隸,他們的工作量沒有算入其中不說,但這個數字也的確讓人心驚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