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可九天攬月(十)(第3/4頁)

【這就是歷法的故事。】

【天文學家們,在蒙昧的時代就學會擡頭看天,並將天文從神學發展成為了一門科學,在“神”的視線下總結規律,指導生產。】

【他們是先驅者,是啟明星。】

【為了感謝這些古代天文學家的突出貢獻,如今我們會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宇宙中的一些星體與地貌。讓他們的名字和自己鐘愛的天空、宇宙一起閃耀。】

【這是後輩們予以的尊重與浪漫。】華夏古代天文學家們的頭像依次的出現在仙畫上。先是石申。

字幕在旁邊顯示: “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石申環形山’。

路小柒在月球的影像上標注了石申環形山的位置,那是一座古老的隕石坑。再是落下閎。

一顆在宇宙中緩慢運行的小行星出現了。

小行星16757號,發現於1996年9月18日。為了紀念西漢的天文學家,《太初歷》的創作者,將其

命名為落下閎星。

再是張衡。

“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小行星1802號,1977年被命名為張衡星,用以紀念東漢的天文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張衡。

緊接著的是祖沖之。

同樣是一座環形山,和一顆小行星,分別為祖沖之環形山和編號1888號的祖沖之星。他的稱號是天文學家、數學家、科學家。

元朝的郭守敬和祖沖之享受了一樣的待遇。

郭守敬環形山與編號為2012的郭守敬星。

一座恢弘的白色望遠鏡出現了,它就像是大型的建築一樣立在地面,只是口徑就有四米。

為了紀念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以及水利工程學家郭守敬,我國將新建造完工的LAMOST望遠鏡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小行星1972號,為了紀念唐朝的天文學家一行,被命名為了“一行星”。小行星2027號,為了紀念宋朝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沈括,被命名為了“沈括星”。①

大家都仰頭看著天幕上出現的一顆顆星辰,天幕旁的星辰也都在閃耀。

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包括讀過書的,在之前都沒有聽過這幾位的名字,也不了解他們的生平和成就。但是現在,他們卻看著這些先驅者在天幕上閃著光。

“他們是變成天上的星星了嗎?”有孩童天真的問。

不是,是天上的星星屬於他們了!大人也不是很懂這個命名的規則和意義,單純的以為是他們擁有了宇宙中的星辰。

反正,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哇!”孩童張大嘴巴,簡直無法想象。

有書生忍不住道: “有後世如此評價和認可,此生足矣!”如果非要比的話,這簡直比配享太廟還要更加的隆重了,甚至比得上是封神!

只有傳說中的神靈,才擁有星宿。這簡直讓無數渴求身後留名的士人們癲狂!

漢朝

董仲舒手臂上起了雞皮疙瘩,剛才的一幕讓他的汗毛都忍不住豎起來了。

他對旁邊的公孫弘道: 不知道孔聖人是不是也

有這樣的待遇?

公孫弘看了他一眼,嘆口氣: “誰能想到呢?如今所認為的微末小伎,後世卻如此看重。”

但他們看完之後卻無法反駁,因為對人類來說,這些的確是重要的。他們認為不重要,只是因為一葉障目。

至於孔子有沒有小行星,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科學在世人心中,已經全面生根了。未央宮中。

落下閎痛哭流涕,形容狼狽。

他沒想到自己在後世竟然受到了如此高規格的待遇,讓他頓覺受寵若驚,就算是死在這一刻也覺得值了。

不不,還不能死,還沒編出《太初歷》呢。

落下閎這麽胡思亂想著,甚至顧不得現在還在皇帝身邊。旁邊的臣子們向他投去羨慕嫉妒恨的眼神。

天上居然有一顆星辰以他的名字為名,這簡直……簡直太讓人眼紅了。劉徹心裏酸溜溜的,嫌棄的看他一眼: “像什麽樣子!”落下閎嗓音都有些變了: “請恕……請恕微臣殿前失儀……”劉徹冷哼一聲: 恕你無罪,下不為例。

他倒是可以理解落下閎的心情,如果換了是他,他或許也會激動不已。帝王難道就沒有對人類做出貢獻嗎?劉徹對此表示忿忿不平。

其他如祖沖之、郭守敬、沈括等自然也都是欣喜不已,皇帝和其余重臣也都立刻宣了聖旨以及送了賀禮前往其人家中。

東漢。

鄧綏向張衡道賀並且賜下了重金,並且考慮給張衡賜爵位: “咱們大漢有張公,是大漢的榮耀。

這可相當於是被上天告知,出了一位大德大家!

是不能怠慢的。

清朝。

王貞儀的親戚們安慰她: “已經很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