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上可九天攬月(六)(第2/5頁)

蘇頌劈頭蓋臉的把兩人罵了一頓,然後幾個人忽然又想起來為什麽要重建這座渾象台,想起了金國和南宋,氣壓陡然變得壓抑低沉起來。

【但其實細究的話,擒縱器應該也不是蘇頌的首創。】

【唐朝的時候就有記載,天文學家一行,對,他的法號就叫一行,是個僧人,一行和梁令瓚一起制造的水運渾象就應用了擒縱器,可以做到自動報時。】

一行與梁令瓚的水運渾象被置於武成殿前。

皇帝率領群臣正在觀看。

只見當水流注入時,齒輪被水力帶動,日升月落、星宿運轉,正好晝夜為一個周期。最妙的是,在頂端還有兩個木人,一人手持著鼓槌,一人手抱著撞木。當一刻鐘到達的時候,拿著鼓槌的木人就會開始擊鼓。

但一個時辰到達的時候,抱著撞木的木人就會撞響身前的小銅鐘,發出清脆悠揚的聲音。在場的人無不為這件精巧的事物而贊嘆不已。

【從唐到宋,都達到這個水平了,但愣是技術失傳,愣是讓西方先發明出了鐘表,我也真是不懂。】

【唯有一聲嘆息。】

……

明朝,

朱元璋心裏咯噔一聲,他覺得自己仿佛、好像、似乎在哪兒見過類似的這麽一件東西。

是哪兒呢?

朱元璋冥思苦想,終於想起來了。

那是自己剛登基那會兒,司天台的人送來一件事物,說是元朝留下來的精巧玩意

兒,還可以自動報時,

那東西的確是很精巧,而且非常的美麗,由一整塊水晶雕刻而成。

裏面有兩個小木偶,一個每隔一刻就會敲鼓,另外一個每隔一個時辰就會撞鐘。

但偏偏,送過來的那個時候很不巧,他正在因為底下人奏報的官員貪汙一事兒大動肝火。還沒等他消氣,就看到了送過來的這東西,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如此奇淫技巧之物,華而不實!元朝的權貴們就是因為太過迷戀享樂,奢靡無度,才讓世間民不聊生,逼得百姓不得不反!

給我砸了!

侍衛們搬出去,在大錘之下,那東西碎了一地。沒想到,這東西居然這麽牛?

後來他也是有些後悔的,因為發現其實如果能有可以報時的東西,那的確還稱得上是實用。可惜,為時已晚。

旁邊的朱棣“啊”的一聲,忽然道: 等等,兒臣想起來了,這東西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他還沒說完,就被朱棣打斷: 沒有,你沒見過。這傻子,說話都不知道先看看人臉色嗎?

朱棣摸不著頭腦,直到看到了父皇的臉色似乎有些不太好看,這才明白了過來,有些尷尬的清了清嗓子,閉上了嘴。

朱元璋暴跳如雷: ……我怎麽知道後來這玩意兒就造不出來了呢?!

這可不能怪他!

那些沒用的工匠!

……

【現在來猜測一下為什麽蘇頌沒有把制造水運儀象台的技藝留下來?】

【可能是因為太難,後人沒完全學會。也可能是因為天文學家只是蘇頌其中的一個身份,他是朝廷高官,最高時做到了太子太保,封趙郡公,或許他覺得儒學正統和治國安邦才是更應該傳下來的東西。】

【即使到現在,蘇頌在歷史上留下來的也更多是文名和官位,但卻政績平平。而我們在聊到宋朝的科學家時,往往只記得沈括,而不知道蘇頌,更不知道他的水運儀象台。】

【這正是因為從古代到近代,科學不受重視,讓無數這樣的科學家和科學工作者以及他們的成果都埋葬在了滾滾的歷史長河裏。】

蘇頌長嘆一聲,對身邊人說道: “仙畫說得

沒錯,細究起來,其實不是你們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這些不過是小道而已,這個念頭的確有時候會在他的心中一閃而過。畢竟是接受了那麽多年正統儒家教育的人。

蘇頌定下神來,對幾人道: “我打算著書,將我於天文學上的所得記下來,也將這渾象台的原理和關竅給記下來。”

“韓公廉,”他轉向自己的下屬和拍档, 你也要把自己的所得記下來。我給你寫序。這樣,韓公廉的功績才不會被自己淹沒。

韓公廉不勝感動,深深的鞠了一躬: 多謝蘇公。

… …

【就像王貞儀,她比蘇頌還慘,作為女性,作為在那個時代研究科學的女性,簡直是疊了雙重的BUFF。】

一座大山壓了下來,上面寫著“女性”。砰的一聲巨響,

緊接著,另外一座大山也壓了下來,上面寫著“科研工作者”。兩座大山疊在一起,簡直讓人窒息。

【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默默無名,西方世界反倒比我們要更先認識她。】【不得不說,很遺憾也很諷刺。】

路小柒直接用了一段當時社交媒體上掀起“王貞儀熱”時候的視頻——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出現在鏡頭前,她手裏舉著一張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