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上可九天攬月 (五)(第4/4頁)

但是這個會長葉子也會掉葉子的小東西,他們看懂了!有老嫗道: 有了這個,我就能知道今天是每月的哪一天了!

有的時候日子過糊塗了,根本不知道到了哪天,她也不識字,只會用柴禾棒在墻上畫—字,但多了後也數不清。只能模糊的根據月亮的盈虧來判斷大概。

這東西真是好。

這樣奇妙的小玩意兒也讓少年郎們生出向往之情。

秦漢,一位隱世的墨家後人轉過身去認真的問自己的父輩: “如果我學了墨家的技,是不是也能做出這樣的東西?

他的父輩一直讓他傳承墨家的技藝,但他一直都不想,直到剛才看到這東西。

形容滄桑的中年男子沉吟了一下,在心中模擬之後回答: 等你到了我這個地步,應該就可以。

少年郎立刻應下: “那我學!”

原來家裏傳承的這些技藝不單單是可以做個家具什麽的,還能有益於天文,聽上去就有意思多了。

· …

【張衡也不愧是張衡,不僅是天文學家,更是機械學家!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張衡的水運渾象儀沒有保留下來,我們只能從各種典籍中來窺見其風華。】

【但張衡的思想也影響了後世,歷朝歷代都仿造過他的水運渾象儀,到了宋朝之後,達到了技藝的巔峰。宋朝的天文學家蘇頌、韓公廉將渾儀和渾象結合為一體,直接做了儀象台。】

【現在開封市博物館的展廳內就放了一座一比一復原仿制的宋朝儀象台。】這個儀象台的高度足足有十二米,僅是基座就有七米高。

它的報時系統、驅動結構和傳動系統都位於下層,中層的密室放置著巨大的渾象,可以模擬天體的運行,甚至可以模擬晝夜的交替。

它的頂端,則放置了用龍柱支撐起來的渾儀。

到了夜晚的時候,宋朝的星官們就會登上這個儀象台的頂端,打開最頂上的隔板,用渾儀來觀測星空。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文鐘!星官們對這座水運儀象台的出現欣喜若狂。

但是一些閑著無聊的朝臣們卻上奏道:“官家,我大宋以火德立國,蘇頌卻將此儀器命名為‘水運儀象台’,對江山社稷不敬!其心可誅!

蘇頌心中咯噔一聲,壞了!

好在,宋哲宗雖然年幼,但是個明理之人,並不在意,只是揮了揮手道:“何需摳文咬字,將這名字改過來就好了,就叫‘元祐渾天儀象’罷!

蘇頌知道皇帝這是在保他,立刻站出來謝恩。

趙匡

胤覺得心裏安慰了些。

他們老趙家的後輩皇帝們也不是個個都那麽不靠譜的。不過,這元祐渾天儀象的確是好聽多了,聽了都舒坦!

他沒想到的是,這位靠譜的後代只活了二十四歲就死了,成為了北宋最後的輝煌。哲宗朝。

仙畫開始的時候蘇頌正在家中看書,他不僅在天文和機械上擅長,而且詩文同樣不錯。甚至,後者才是他的主項。

蘇頌沒想到仙畫提到自己竟然是因為自己制造的渾天儀象台,失笑搖搖頭。

這還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成。

不過,這渾天儀象台的確是他的得意之作,聽到此處,也極為高興,甚至讓兒子溫了一壺酒打算慢慢的邊品邊看。

另外一座蘇府中,一位叫蘇軾的人正在拍桌大笑。蘇子容此人,的確是全才!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