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上可九天攬月 (五)(第3/4頁)

【反正,學說也不過是為了維護階級利益的工具而已。懂的都懂。】

西漢。

太常令落下閎沒想到自己搗騰出來的渾儀居然也能登上仙畫,一時間驚喜之極。

漢武帝劉徹聽到了落下閎的名字,開懷大笑: “落下閎,不枉朕把你從川蜀之地召來,做得不錯,賞十萬錢!

他對有功之臣一向賞賜頗豐。

落下閎連忙道謝。

漢武帝又問起渾儀: 等改日朕去太常寺,你給朕演示一下。

落下閎: “喏。”

他一臉焦急的想要看到後世的那些天文儀器,劉徹自然看出來了,安慰道: “無妨,朕已命筆吏將其中出現的物件全都記下。到時候你可以去宮中尚方令,酌情制造。

為什麽要酌情?

落下閎自然感激涕零,心中狂喜——過去的一年,大漢的農學和醫學發展頗為迅速,讓他看了都要眼酸,現在終於輪到天文了嗎?

東漢。

鄧綏對張衡道:仙畫一定會提起太史令的渾象儀。話音才剛落,殿中幾人就聽到仙畫提到張衡的名字——

【現在一提到渾天儀,咱們浮現出來的就是東漢的天文學家張衡。張衡發明渾天儀,似乎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事情,但實際上這個說法很籠統,不夠精確。】

【張衡只是改良了渾象。】

【但是!他造出來的水運渾象儀特別的牛,堪稱一絕。】東漢,天文台。

張衡非常激動,因為他所設計和制造的水運渾象儀已經完成,馬上就要到驗證它是否好用的時刻了。

這水運渾象儀占地非常大,他們將它放在一間暗室內。它大概櫃子大小。

在最頂端,立著和渾儀類似的圓形儀表,上面的對應位置上標注著日月星辰。而在下方,卻是各種精密的木制機械——機輪軸、時刻鐘鼓輪、報刻司辰輪、樞軸等等等等。

這些小配件構造有的是讓水流通過,帶動渾象儀的運轉,有的卻是為了運轉後的報時,各司其職,結構嚴謹。

時辰到了。有小吏報時。

張衡深吸一口氣:那立刻開始。

啟動渾象儀——!

隨著這道悠長的聲音,立於暗室中的渾象儀被啟動了,漏壺裏的水開始流入到其下的溝槽內,在水力的推動下,各種機輪慢慢的轉動起來,一層帶一層,最終帶動最頂端的球體開始轉動起來。

球體並不是單一的一層,先是代表著月亮的那一道開始動,然後是太陽、是星辰.…每一道轉動的速度還不一樣。

一個時辰後,在旁邊觀測的小吏跑出去:“長庚星初現於天空……”

他精準的報出了長庚星也就是金星在渾象儀上現在運轉到的方位,而在外的星官立刻觀測天象,發現實際中的金星現在真的是在這個方位。

張衡立刻又讓星官們測了其他的幾大行星,在渾象儀上的顯示和現實中的方位都相差無幾。這就是一個實際的星象模擬演示器!

監測了一晚

上之後,張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論,興奮的對星官們道: “往後,即使是看不到星辰的白天,我們也能知道它們正處於頭頂的哪個位置了!

鄧綏頷首表示贊同: 第一次看到太史令研造的水運渾象儀,本宮就覺得不凡。的確是堪稱一絕。

那渾象儀現在就擺放在司天台內,她偶爾也會過去看兩眼。

鄧綏本就對天文頗為喜愛,有的時候為政事煩心,去看看日月星辰的運行,感受到來自於宇宙的浩大,便會覺得自己遇到的這些事情不算什麽。

心境都能開闊不少。

“臣也只是在耿壽昌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而已。”張衡謙虛道。太史令無需過謙,耿壽昌的渾象可不如你的精巧,而且也並非水力驅動。

後世之人沒見過耿壽昌的渾象,她是見過的,簡單類似渾儀。並不是說耿壽昌的做得不好,而是張衡的改進實在是將渾象儀提升到了另外一個空間。

不可同日而語。

· …

【水運渾象儀不僅特別的準,這裏面還有一個小裝置很有意思,叫做瑞輪莫莢。】

【莫莢是一種傳說中的植物,傳說它每天長一片葉子,然後長到十五片之後正好月半,接下來就每天掉一片葉子,掉完之後就正好是月底。】

瑞輪莫莢用金屬制成,立在渾象儀的後面,同樣受到水流的帶動。

每日的子時,它的葉子會立起來一片,直到每月十五日時,整個杆子上長滿了葉子。

而接下來的每日子時,它的葉子會隨著機械的松動掉落一片,到月底又變成了光光的金屬杆。這就是一個漢朝版本的機械日歷!

“哇,這是怎麽做到的?”天幕下響起一片驚嘆。

說實話,剛才的渾象是復雜的,而且還牽扯到一些天文知識,可以說絕大部分的人都看不太懂,只知道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