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上可九天攬月 (五)(第2/4頁)

【兩者僅相差0.04年!】

【水星的運轉周索性就和現代一模一樣了。金星也只相差0.01年。】【就很想問問,祖沖之的腦子到底是怎麽長的?】

仙畫唰唰唰的將祖沖之和現代科學家各自推算出來的數據放了上來。

一左一右,對比非常的明顯。

小數點之前完全一致,小數點之後,往往也只在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不一致。而他們之間的距離相差了千年!一個是純手算,一個卻能借助無數的觀測和計算工具。

……

天幕下的人又一次聽到了祖沖之的名字,同樣發出感嘆: 對啊,他的腦子怎麽長的啊?正在艱難學著《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的學子們默默的流下了眼淚。

大家都是人,為什麽就他如此不同?

現在知道弟弟靠不住,致力於培養兒子的趙匡胤忽然來了興趣: “按照之前講的生物遺傳來說,是不是這祖沖之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都特別的聰明?

他打算讓史官去查一查史料裏有沒有相關的記載。

趙匡胤卻不知道,天才的基因往往是突變的,和遺傳的關系還真不大。南北朝。

戴法興在家中摔碎了自己喜歡的一套陶器。

祖沖之!

沒想到這個私改祖宗歷法的人竟然能得到仙畫那麽高的評價,更沒想到他拿出來的那些東西竟然都是真的!

戴法興心中惶恐,已經可以想象得到明天自己在朝會上即將面臨的諸多嘲笑,腥甜的感覺泛上喉嚨,壓了許久才壓下來。

罷了罷了,明日不如請假,可不能去自取其辱。祖家。

祖沖之笑呵呵的,謙虛的對自己的兒孫們表示: 不過是算熟了而已,你們要是像我這樣算多年,也能算出來的。

兒子祖暄還好,傳承了他的衣缽。

孫輩們的眼神簡直幽怨之極——您說得倒是簡單!這東西,不會就是不會!

【對了,你們可能問,宣夜說呢?】

【宣夜說其實反倒和現在的真實宇宙觀是更接近的。】寬袍大袖的名士們正在清談。

有人悠悠道: “天,不應該有天穹,而應該是各種氣,無邊無涯。莊子說,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耶?這就是最好的注解。

那日月星辰如何解釋?”自然是在這無邊無涯的宇宙中漂浮。眾人想象這樣的畫面,紛紛點頭: 然也。宇宙和日月星辰就該是這樣。縹緲而無窮。

【只不過,宣夜說在當時只是一種哲學思想,沒有證據支撐,在沒有先進工具的前提下也沒法觀測出來。所以當時正兒八經搞天文科研的人是不信的。僅限於在信奉老莊的一些文人之中流通。】

【後來到了晉朝之後,宣夜說的一些著作失傳,就逐漸沒落了。】【也算是一大憾事吧。】

【說到這裏,你們心中可能一直都有一個疑問,古代都沒有測量工具,這些天文學家難道是用肉眼在觀測天空和星辰嗎?】

【實際上,天文儀器的制作同樣是華夏古代天文學的輝煌成就之一。】鏡頭快速閃動。

制造精美的日晷、圭表、渾儀、天球儀等等或古樸簡單或精密細致的儀器——閃過。

【我們在夏朝的時候,就有專門的天文台,那時候叫“清台”,商朝的時候叫“神台”,周朝的時候叫“靈台”。後來又叫司天台等等。】

【現在,當然是叫天文台。】

【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就曾經挖掘出天文台的遺跡,歷史學家們判定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推斷這是堯的遺址。】

【在這個遺址裏,就出土了圭表。這也是最早的天文觀測工具。】圭表像是一個L形,由一根豎著的杆和一根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組成。最早的天文工作者就是根據杆在地上投射下的影子方向和長短來判斷天時。後來,圭表又發展為了日晷。

【圭表相對來說還比較簡單,只能觀測太陽的方位。到了漢朝的時候,漢武帝時期的落下閎發明了“渾儀”。】

渾儀長得有些像是鏤空的地球儀。

但是它的最外層代表的卻不是地表,而是代表著圍繞著地球,將地球包裹在其中的天空。它中間的核才是地球。

天文學家們在最外層天空相應的位置標注上日月星辰,象征著這些圍繞著地球而轉動。

【注意,是渾儀,不是渾天儀。】

【而渾象的發明者是西漢宣帝時期的耿壽昌。】

【渾儀是用來觀測天體運行,而渾象是用來演示天體運行。】

渾象和渾儀完全不一樣。

最早期的渾象和渾儀還有點類似,但是發展到後期,它更像是一個大型的機械設施,用水力來運轉。

大型的渾象儀,有幾層樓那麽高,人可以在其中出入。【渾天儀則是它倆的統稱!既可以指渾儀,也可以指渾象。】

【另外,從命名為“渾天”一詞,就能看出來,這其實是反饋出來的是渾天說的思想。所以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工作者眼裏,大家都默認的是渾天說。蓋天說在什麽人之中流行,那就不用再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