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生物學,農學和醫學的地基(二)(第4/4頁)

有的農作物,本來長得好好的,但忽然之間葉片上或者根莖上就會長出這樣的一團,然後它們就會慢慢的死去。

所以這些就是“真菌”嗎?

為什麽真菌會出現在活著的植物上,是它們導致了植物的死亡?

孫小羊好奇的問: “都尉,之前說生物是活著的物體,那這些真菌為何也被稱為‘生物’?它們也是活著的?

話音未落,卻看到身邊的趙過陡然站了起來: “對!因為是活著的,所以它們在‘吞噬’!”它們吃掉了那些農作物,或是吃掉了一部分!

趙過終於搞懂了這個問題,高興得手舞足蹈,但轉瞬卻又變得垂頭喪氣起來。發現了也沒用?他現在還想不出

來要如何殺死這種真菌。

【《顯微圖譜》上還第一次出現了細胞這個詞。】

【這個生物學上面最重要的名詞之一。】

【胡克觀察了一塊從軟木上截下來的薄薄的截片。】

天幕上,他將木片放在顯微鏡下。

一個形似蜂巢的,一小格一小格緊密挨在一起的世界出現在了他的眼前。胡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又重復的鋸了好幾片下來,不管是什麽木頭,依然是這樣。

細胞是木頭上有的東西?張仲景的學生迷迷糊糊的問。

張仲景想了想,搖頭道: 應該不是,不然仙畫不會用‘最重要的’來形容它。他停頓了一下,提出一個猜想: “或許它在生物裏,無處不在。”就好像氣一樣。

【胡克將自己觀察到的這些結構命名為“細胞”,當然,人家用的是英文,Cell。不過,後來細胞學成熟之後,大家才知道這些小房間一樣的結構體並不是生物細胞,而是細胞死了之後留下的細胞壁。】

【這是“細胞”的第一次面世。但是,這還不夠,胡克的顯微鏡倍數還是不夠,對細胞的觀察只能到這裏為止。因此,在《顯微圖譜》裏,胡克還對制造更高倍數的顯微鏡提出來了一些構想。】

胡克對友人說: “我有一種設想,如果制造出更高倍數的顯微鏡,或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他將一根細細的玻璃棒放在火焰上面,玻璃棒在火焰的灼燒下慢慢的融化,最終末端被熔成了一個小小的玻璃球體。

胡克將玻璃棒好好的放起來,等到它冷卻之後再把它掰下來,於是它就成為了一個帶著小柄的玻璃球。

當然,這個玻璃球並不是標準的圓珠,而是有點像是小扁豆一樣的形狀。

胡克將小柄磨掉,再將這顆小扁豆一樣的玻璃球鑲嵌起來,成為了一個新的顯微鏡。怎麽樣?友人問。

胡克有些沮喪的擡起頭: “比之前的倍數高一些,但高得不多。”

【可惜,胡克用這個方案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高倍數顯微鏡,大概停留在30倍左右,而同時期的有一個名字讀音和他很像的荷蘭人,一個和科學毫無關系

但是和胡克卻有點關系的布料商人卻做到了這件事情,他做出來的顯微鏡,最大可以放大到266倍!簡直是階梯式的飛躍。】

【這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列文虎克!】